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細菌性痢疾臍療方二

11方

【藥物】硫黃15克, 蓖麻仁7個。

【制法】共為細末。

【用法】納臍中, 以衣隔熱湯煲之, 止乃已。 治虛寒下痢。

【出處】《仁存方》。

12方

【藥物】田螺。

【制法】取適量搗爛。

【用法】塗臍中, 治噤口紅白痢, 傾刻效。

【出處】《經驗良方》。

13方

【藥物】田螺1個, 麝香0.03克, 吳茱萸0.03克。

【制法】共研搗為細末。

【用法】掩臍上, 治產後吐痢。

【出處】《增廣驗方新編》。

14方

【藥物】大田螺1枚, 麝香l克。

【制法】將田螺搗爛, 入麝香作餅。

【用法】治噤口痢疾, 上藥烘熱貼臍間, 半日, 熱氣下行, 即思食矣, 甚效。

【出處】《本草綱目》。

15方

【藥物】水蛙1個, 麝香2克。

【制法】將水蛙並腸肚搗碎, 瓦烘熱, 入麝香作餅。

【用法】治毒痢噤口,

上藥餅貼臍上, 氣通即能進食也。

【出處】《本草綱目》。

16方

【藥物】生大附子1個。

【制法】切片。

【用法】治噤口痢, 用附片貼無根火上, 俟熱貼病人臍上, 冷則再換, 立愈。

【出處】《增廣驗方新編》。

17方

【藥物】黃瓜藤適量(經霜之藤更妙)。

【制法】燒灰存性, 香油調。

【用法】治噤口痢, 敷臍上, 極效。

【出處】《增廣驗方新編》。

18方(平胃散)

【藥物】蒼術、甘草、陳皮、厚樸各等份。

【制法】製成粗末。

【用法】治噤口痢, 用布包之, 放在肚上, 將熨斗盛火熨布上, 逼藥氣入腹。 病者覺腹中爽快, 即將藥放枕頭下, 以受藥氣。 1日連熨3-5次, 痛痢漸止, 口中即飲食矣。

【出處】《種福堂公選良方》。

19方

【藥物】大蒜適量。

【制法】搗爛成泥狀。

【用法】治泄瀉暴痢或小兒下泄痢, 貼臍上, 或貼兩足心。

【出處】《千金方》。

20方

【藥物】斑蝥l個, 雄黃0.6克。

【制法】共研細末,

取膏藥一張, 加溫撕開, 撒布藥末在中部。

【用法】貼於臍上, 5-6小時後起泡, 挑破水泡, 去黃水, 外塗紅采。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21方(參蓮膏)

【藥物】黃連3克, 人參0.9克, 田螺適量, 麝香0.3克。

【用法】治噤口痢百藥不效, 先以田螺搗爛, 入麝香, 納臍中引熱下行, 不吐然後將黃連、人參煎服, 下喉即愈。

【出處】《經驗廣集良方》。

22方(蟲糖散)

【藥物】五穀蟲, 黑糖, 金蟾。

【用法】治噤口痢, 五穀蟲炒黃為末, 黑糖拌勻, 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搗膏貼臍引熱下行即愈。

【出處】《經驗廣集良方》。

23方(五爪藤散)

【藥物】五爪藤莖、葉(經霜者)。

【制法】燒灰, 香油調。

【用法】治痢疾, 納臍中即效。

【出處】《醫宗金鑒》。

24方(灸臍法)

【藥物】艾絨適量。

【制法】製成艾灶。

【用法】灸臍中稍稍二三百壯, 治一切痢。

【出處】《千金方》。

【備註】灸神闕治痢疾, 《針灸易學》《針灸集成》《世醫得效方》《針灸逢源》等皆有記載, 壯數從7壯至數百壯不等。

25方

【藥物】芥菜子末, 麵粉各等份。

【制法】加溫水調勻成糊狀。

【用法】治噤口痢, 貼小腹與臍上, 如覺熱難忍, 即取下。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備註】《本草綱目》用芥子同生薑搗膏封臍治痢疾。 《理瀹駢文》單用芥末貼小腹並臍。

26方(玉抱肚法)

【藥物】針砂22.5克, 官桂3克, 枯礬3克。

【制法】為末, 以涼水調。

【用法】治虛寒下痢, 腸滑不禁, 將上藥攤臍上下, 縛之, 當覺大熱, 以水潤之。 可用3-4次, 名玉抱肚。

【出處】《本草綱目附方分類選編》。

27方

【藥物】白胡椒6克, 吳茱萸6克。

【制法】研末, 和蒸飯同搗爛製成圓餅兩塊。

【用法】輪換敷在肮上。 4小時後腹中可起雷鳴, 7小時後思飲食。

【備註】又方, 敷臍上, 再以大艾灶炎之, 治寒痢。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28方

【藥物】吳茱萸15克, 黃連9克, 木香6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 放瓶內密貯備用。

【用法】取適量, 用開水調成糊膏, 敷臍部, 膠布固定。 用於赤白痢疾。
【出處】《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

29方

【藥物】肉桂適量。

【用法】研末填臍。 治寒痢。

【出處】《蜉溪外治方選》。

30方

【藥物】吳茱萸適量。

【用法】研末敷臍, 治寒痢。

【出處】《蜉溪外治方選》。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