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補血並不簡單, 稍微不注意很多准媽媽就會陷入誤區。 孕期補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有哪些補血誤區?為准媽媽們介紹不能不知道的補血誤區。
孕期補血3大誤區:
孕期補血誤區一:貧血很常見, 不會影響胎兒
貧血會使孕婦的血液攜帶養料和氧氣的能力下降, 嚴重的話會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 一般新生兒不至於貧血, 但體內鐵的貯備會比正常的新生兒少, 在出生三、四個月之後, 吃母乳的嬰兒也可能會貧血, 免疫力會下降, 一不留神就可能會出現感冒發燒等情況, 讓父母們心疼不已。
而嚴重貧血的孕婦因血紅蛋白攜帶氧氣不足會致胎兒缺氧,
孕期補血誤區二:查出貧血, 多吃紅棗赤豆湯就行
很多孕媽在查出貧血後, 就只是煮上一大鍋傳統的紅棗赤豆湯, 或是血糯米等食物, 天天吃。 這真的是補血最好的方法嗎?其實, 紅棗、赤豆、血糯米、黑木耳確實是植物性食品中含鐵量較高的, 長期食用對貧血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但植物中的鐵吸收率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
相對來說, 經常食用一些動物的內臟, 如肝、心等, (可以每週吃1-2次, 每次2兩左右),
孕期補血誤區三:動物肝臟膽固醇太高了, 吃不得
對於孕媽咪來說, 適量的膽固醇是體內很多與胎兒發育有關激素的原材料, 也是人體必要的營養。 動物內臟中的鐵含量往往高於動物的肉, 如豬肝、牛肝、羊肝、雞肝等, 不僅含鐵量高, 而且維生素的含量也很豐富。 肝臟中含有的代謝廢物或汞、鉛等重金屬毒素並不比別的臟器高多少,
動物髒髒中有些豬肝有可能含有瘦肉精, 會危害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因此, 您一定要買通過國家檢疫的放心的肉製品。 而在雞肝、鴨肝中是不會有瘦肉精的, 可以適當食用。
1、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 妊娠早期孕婦蛋白質的攝入不能低於非妊娠期的攝入量, 且應選擇易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質, 如肉類、乳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蛋白質每日至少攝入40克, 才能維持孕婦的蛋白質平衡。
2、補充營養:比如補充具有黃芪、當歸等成份的補血產品。 實踐證明, 通過調整和改善孕婦的不合理的膳食結構, 保證供給充足的熱能, 提供充分的鐵、維生素C,
3、適當增加能量的攝入。 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蔗糖、麵粉、大米、紅薯、土豆、山藥等, 孕婦每天應攝入150克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脂肪主要來源於動物油和植物油, 植物油中的芝麻油、豆油、花生油等是能量的主要提供者, 能滿足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的需要, 植物油是烹調的理想用油。
孕婦補血食譜
豆芽炒豬肝
營養小提示:
豬肝含有豐富的鐵質, 可以預防和治療孕婦貧血, 同時, 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B以及鈣、磷、鋅等礦物質, 這些都是人體所必需且容易缺乏的營養物質。
原料:豬肝100克, 豆芽300克, 澱粉10克。
調料:料酒、鹽、醬油、醋各適量。
做法:
1、將豆芽洗乾淨, 再放入沸水中燙一下, 撈出來瀝幹水。
2、將豬肝洗淨, 切成薄片。 澱粉加適量水調成稠糊, 再將切好的肝片放入, 攪拌均勻。
3、鍋內放油燒至七成熱後, 將豆芽倒入翻炒幾下, 加入鹽, 滴幾滴醋, 炒拌均勻, 盛入盤中備用。
4、洗淨鍋後再放適量油, 待油燒至七成熱時, 倒入肝片, 迅速劃散, 再加入料酒、醬油翻炒, 最後將已炒好的豆芽倒入鍋內, 翻炒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