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味甘苦, 性微寒, 屬補益藥。 有養陰, 潤肺、清熱的作用, 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沙參作為補益藥的具體作用。
1、養陰潤肺:前人有“沙參補五臟之陰”的說法, 但從臨床使用來體會, 沙參主要是對養肺胃之陰效果最為明顯。 肺陰不足而生虛熱, 出現乾咳少痰, 咽喉乾燥, 咽痛, 痰中帶血絲, 久咳失音等, 可用沙參配合生地、知母、麥冬, 天冬, 川貝母, 生甘草等同用。
肺性木燥, 易受燥邪所侵, 但又惡燥。 肺燥則乾咳少痰、咽喉幹癢, 聲音嘶嗄(注:即聲音嘶啞的症狀, 見於風熱犯肺、津液受損, 或見於急慢性咽喉炎症、聲帶創傷等症),
2、清熱生津:高熱病後, 陰液耗傷或久病而致胃陰虧損, 舌幹口燥、食欲不振, 咽幹口渴, 舌苔剝脫等, 可用沙參配合麥冬、生地, 石斛, 玉竹, 元參, 花粉等同用。 沙參對陰虛內熱, 肺癆傷陰等有養陰清熱作用。 例如肺癆咳嗽, 下午潮熱, 顴紅盜汗、五心煩熱、乾咳少痰, 人體消瘦, 痰中帶血, 脈象細數等症, 可用沙參配合生地、元參, 鱉甲、秦艽, 地骨皮, 血母、百部、白芨等同用。 南沙參體較輕, 質松, 性味苦寒, 清肺火而益肺陰, 兼有風熱感冒而肺燥熱者, 可以使用。 北沙參體堅, 性味甘涼, 主用於養陰清肺, 生津益胃, 有外感證者不宜用。 處方上只寫沙參, 藥店即付北沙參,
黨參甘溫, 補肺胃之氣。 沙參甘涼, 補肺胃之陰。 人參補陽而生陰, 沙參補陰而制陽。 用量一般為一錢半至四錢。
風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