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咳嗽門內有一醫案, 曰:“徐, 勞損咳嗽, 用建中法得效。 乃無形之氣受傷, 故益氣之藥, 氣醇味甘, 中土甯, 金受益。 ”
眾說周知, 咳嗽有內傷與外感之分, 治療方法有清金法, 如瀉白散;祛痰法, 如二陳湯;化濕法, 如苓桂術甘湯;潤肺法, 如養陰清肺湯等。 然而, 很少有人注意到健脾養胃法。 殊不知, 健脾養胃法乃治療咳嗽之大法, 且為治本之法。
考《臨證指南醫案》咳嗽門內, 記載治驗計104例。 其中由於中氣不足, 脾胃虛弱, 導致肺氣失肅, 引起虛勞咳嗽者21例, 占1/5之多。
這些病例病機的特點是體質虛弱、勞力過度,
對於這類咳嗽案中提到的“中土甯, 金受益”, 直白地說, 就是“培土生金”法。 文中吳案雲:“治脾胃者, 土旺以生金, 不必窮究其嗽。 ”
如何才能使“中土寧”呢?葉氏常用的是黃芪建中湯, 如陳案、李案、許案、張案、呂案、鄭案、朱案等;它如馬姓與兩例無姓氏案則用小建中湯;而任案則用歸芪建中湯;此外, 尚有異功散加減案五例、當歸桂枝湯合玉屏風散一例等。
其中, 凡用黃芪建中湯者, 多有惡風怯冷、形體消瘦、短氣乏力、大便不實、每遇寒冷之氣咳嗽加重等症;用小建中湯者,
若土虛不能生金, 真氣無所稟受, 肺便難以行“養收之道”, 逆之則傷, 而生咳喘。 黃芪建中湯等方使受傷之脾胃之氣有望恢復。 依五行而論, 土旺生金, 脾胃之氣康復, 則母旺生子, 肺之清肅之氣自然徐徐而生, 則咳喘自愈。
此外, 咳嗽內醫案尚有甘寒益胃、土旺生金法, 如某患風溫咳嗽, 客邪化熱, 劫爍胃津, 喉間燥癢, 嗆咳, 用用清養胃陰法, 以冀土旺生金, 取《金匱要略》麥門冬湯治之。
又如某患晨咳, 得食則緩, 是陰損及陽, 當養胃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