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 無形氣傷。 熱邪蘊結。 不饑不食。 豈血分膩滯可投。 口甘一症。 內經稱為脾癉。 中焦困不轉運可知。 (中虛伏熱)
川連 淡黃芩 人參 枳實 淡乾薑 生白芍
某 口甜。 是脾胃伏熱未清。 宜用溫膽湯法。
川連 山梔 人參 枳實 花粉 丹皮 橘紅 竹茹 生薑
口甘一症。 內經謂之脾癉。 此甘。 非甘美之甘。 癉即熱之謂也。 人之飲食入胃。 賴脾真以運之。 命陽以腐之。 譬猶造酒蒸釀者然。 倘一有不和。 肥甘之疾頓發。 五液清華。 失其本來之真味。 則淫淫之甜味。 上泛不已也。 胸脘必痞。 口舌必膩。 不饑不食之由。 從此至矣。 內經設一蘭草湯。 其味辛。
脾癉症。 經言因數食甘肥所致。 蓋甘性緩。 肥性膩。 使脾氣遏鬱。 致有口甘內熱中滿之患。 故雲治之以蘭。 除陳氣也。 陳氣者。 即甘肥釀成陳腐之氣也。 夫蘭草即為佩蘭。 俗名為省頭草。 婦人插於髻中。 以辟發中油穢之氣。 其形似馬蘭而高碩。 其氣香。 其味辛。 其性涼。 亦與馬蘭相類。 用以醒脾氣。 滌甘肥也。 今二案中。 雖未曾用。 然用人參以助正氣。 余用苦辛寒以開氣泄熱。 枳實以理氣滯。 亦祖蘭草之意。 即所謂除陳氣也。 此症久延。 即化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