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活用心理年齡改善人際關係

生活中常聽人們說“哎, 人未老心老了”或“這麼大歲數了還那麼幼稚”, 這些說的其實都是人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匹配的問題。  
“心理年齡”的高低, 和遺傳、性格、經歷、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甚至受近期心情等因素的影響。 “心理年齡”的高低各有利弊, 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如一個“心理年齡”低於生理年齡的人, 會顯得幼稚, 不利於個人的社會化生存與成長, 但他的心態通常簡單而快樂, 喜歡參加活動, 精力旺盛, 不保守;再如, 一個 “心理年齡”遠大於實際年齡的人, 雖然會給人感覺成熟穩重, 但由於城府過深,
很難與同年齡的人有相互的理解與共同的語言。
實際上, “心理年齡”並不是一個“固定值”, 它是可以變化的。 如果我們能稍加用心地運用這種變化, 它將成為改善各種難於溝通“阻力”的“滑動變阻器”。
如對待小孩, 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與他們交流, 這時我們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齡”下調到了與對方接近的尺度, 所以不會覺得有溝通障礙。
再如, 成年後我們通常會感到和父母之間溝通困難。 那是因為, 在父母心目中, 我們永遠是孩子。 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覺得父母“應享享清福”, 卻忽略到底什麼是他們心中認為的“福”。 父母對你的關愛, 並不因你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如果真的不需要他們對你付出、惦念和指點,
恐怕他們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 所以, 在長輩面前, 我們就要適當地表現出較低于生理年齡的“心理年齡”來。
瞭解各年齡段的“心理年齡”優缺點, 在與不同年齡、性格的人交往中, 對此加以利用, 取長補短, 會使你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