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戶外運動的吳先生遇到一件麻煩事。 幾天前, 他約幾個朋友爬梧桐山, 上山前好好的, 到了山頂, 突然渾身奇癢, 還生出很多小小的紅疙瘩, 令他痛苦不堪。 下山後不久, 一切症狀都消失了。 可幾天後他再次爬山時又發生了同樣的情況。 到醫院看醫生, 診斷為:膽鹼型蕁麻疹, 主要原因是大量運動、出汗後導致的皮膚過敏反應。 吳先生想知道:是不是自己今後就不能參加類似的戶外運動了?
對此, 記者請教了羅湖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小青大夫。 張大夫說, 春夏兩季是蕁麻疹等皮膚過敏疾病的高發季節,
對經常參加戶外運動, 皮膚容易過敏的朋友, 張大夫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一、包裡常備些治療蕁麻疹的羥秦類抗組織胺, 如各大藥房常見的西替利秦、撲爾敏、開瑞坦、敏迪、皿治林等。 但要注意有些藥會導致嗜睡症狀, 服用時要看清說明, 以免影響工作和危及安全。
二、對於因食物和花粉過敏而導致的蕁麻疹, 可以進行根治。 就是通過皮試或抽血, 檢測出過敏源, 然後用脫敏方法, 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對過敏源的過敏反應, 儘管有些麻煩,
毒蟲咬傷怎麼辦
戶外各種毒蟲多, 比較容易遭毒蟲襲擊咬傷。 人被毒蟲咬傷後大多無發熱等全身症狀, 萬一發生水腫, 一般過2~3天就會自動消失。 倘若遇上皮膚破損, 細菌入侵, 則可能發生局部炎症。
蚊蟲叮咬可外擦六神花露水, 或用10%氨水溶液、風油精、清涼油等塗抹。
蜂蜇傷, 應先拔出蜂刺, 再塗以75%酒精或用鮮馬齒莧、野菊花等搗爛後塗在患處。
蜈蚣咬傷後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 再用雄黃、明礬研成粉末加適量水, 將患處浸10~20分鐘。
蠍子蜇傷, 可用新鮮瓜蔞根搗爛後塗敷患處, 每天1~2次。 皮膚有感染者, 可用抗生素治療。
下水稻田或水塘被螞蟥咬後, 可用手拍出或用旱煙袋水(煙頭泡水也行)沖出螞蟥。
人被毒蟲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