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依賴型人格障礙 容易無助怕被拋棄

無能害怕被人遺棄的人格類型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435 height=268>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患者缺乏獨立性, 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 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 過分順從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終結時有被毀滅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 依賴型人格的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 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 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 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

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 由於處處委曲求全, 依賴型人格障礙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 這種壓抑感會使他漸漸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表現特徵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 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 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 如在何處生活, 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3、被遺棄感。 明知他人錯了, 也隨聲附和, 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 很難單獨展開計畫或做事。

5、過度容忍, 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 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贊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特徵中的五項, 即可論斷為依賴型人格)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 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 有一種“我多渺小可憐”的感覺。 當要自己拿主意時, 便感到一籌莫展, 像一隻迷失了港灣的小船, 又像失去了教母的灰姑娘。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 比自己有吸引力, 比自己更高明。 (3)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FDPageBreak}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成因

依賴型人格源於個人發展的早期。 在幼稚園裡,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 每次家長送他到幼稚園時, 總要哭鬧一場, 痛苦得猶如生離死別。 在學校裡, 也有戀家特別嚴重以致於無法住集體宿舍的學生,

這些孩子對家長有著過分的依賴。 許多家長過分遷就孩子, 孩子也樂得完全依賴父母, 父母一不在身邊, 便會手足無措, 大哭大鬧。 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 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 他必須依賴他們, 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 鼓勵孩子依賴父母, 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 以致久而久之, 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 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 缺乏自信心, 總是依靠他人來做決定, 終身不能負擔起承擔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 形成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

對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醫生首先會糾正患者的日常行為習慣。 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一種習慣, 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患者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去做, 哪些是自己做決定的。 可以每天做記錄, 記滿一個星期, 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 每週一小結。 依賴行為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 一旦形成習慣, 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 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 這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自己最依賴的人作為自己的監督者。

但是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 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 依賴行為也可能復發。 治療依賴型人格障礙需要兩個步驟重建患者的自信心,

從根本上對依賴型人格加以矯正。

第一步, 消除童年不良印跡。 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 自我意識十分低下, 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 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 例如:你真笨, 什麼也不會做。 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 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 並將這些話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 讓他們在你試著幹一些事情時, 不要用這些話來指責你, 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 重建勇氣。 建議患者選擇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 每週做一項。 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 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 通過做這些事情, 可以增加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可以增加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