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諮詢:我特別愛看恐怖片

我傾向於相信人總是可以被諒解的, 而看過《孤兒》這個片子, 女主角是個狂躁的精神病人, 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傷害甚至殘忍殺害關心她的人, 仿佛人天生就是惡的。 我明顯感到情緒又有些躁動。 我這樣的反應, 是不是因為我對人性的設定過於極端, 不能客觀地接受善惡共存?

李子勳回復: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 聰明人知道節制資訊, 絕不把自己長期陷入一種資訊刺激中。 因為資訊刺激到一定閾值, 身體會產生典型的疲勞綜合徵候群。

你似乎更喜歡一種被理解的犯罪或可以被合理化的犯罪,

不接受非理性的犯罪。 其實, 人們最好不要為犯罪尋找理由, 因為合理化犯罪受害的是善良的人。 我相信即便是在天堂, 也會有人犯罪, 因為從生物發展角度看, 人骨子深處依然還是動物, 還有恐懼與殺戮之心。 在原始森林裡, 每個人都是獵人也可能是獵物, “惡”在進化的位置上應該是人得以存在的原因。

我們同情一些好人的罪行, 是因為我們需要接納與原諒我們內心的“惡念”, 我們不同情壞人作惡, 是因為我們從不把自己當壞人, 因而也不必原諒他們。 有時候我們看兇殺片是意識中行兇, 看黃色片是意識中施欲, 所以酷愛看什麼是無意識想體驗什麼。

如果我們把“幸福的人看悲劇, 不幸福的人看喜劇”作為一種標準,

那麼你“看完恐怖片情緒暴躁, 看完人性黑暗片情緒低落”說明你原本就有情緒問題。 被資訊刺激出來的感受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並不是片子可以傳遞給我們。 好萊塢的片子最終都是好人終有善果, 惡人終將惡報, 那麼, 為什麼你不能隨導演演繹在最後時刻開懷一呼, 把糟糕的體驗拋至腦後, 慶倖自己還活著?建議你要節制相似資訊, 在半年內不看恐懼、變態兇殺、黑暗片, 不刺激大腦那個區域。 慢慢的, 那個區域會縮小, 被引發的體驗也就減弱, 這時我們的內心也變得日漸陽光和愉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