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藥膳食療>正文

藥膳的原則

近年來, 藥膳用來輔助治療疾病和養生保健, 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藥膳是怎樣形成的呢?具體製作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藥膳的歷史十分悠久, 自從有了人類, 藥膳就被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運用。 在《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千金方》、《食療本草》等經典醫書都有專門論述藥膳的內容。

藥膳貴在藥性平緩, 不會損傷臟腑, 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及體弱人群。 藥膳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 依據食物性能, 針對人的體質狀態等而配製的。 只有掌握一定中醫理論和食品知識才可以制做藥膳。

隨著科技的發展,

食療的應用原則除了保持傳統的藥膳食療原則, 另外又加入了現代營養學的一些膳食原則。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節飲食 適寒溫

“節飲食”, 就是飲食要有節制, 不可暴飲暴食、過飽, 也不可過度節食, 要定量進食。 飲食有節, 還指飲食要有節律, 按時進餐, 即定時進食。 “適寒溫”, 一方面是指飲食的寒溫要符合人體的溫度, 不可過涼也不可過熱。 另一方面是指飲食的寒溫性質要與季節和體質符合, 春夏宜寒涼性質飲食, 冬秋宜溫熱性質飲食。

合理搭配 謹和五味

“謹和五味”是指食物有酸、苦、甘、辛、鹹五味, 而五味對人體的五臟有不同的親和力。 五味調和才能對五臟起到全面的滋養作用, 從而使五臟之間的功能保持平衡協調。

另外, 也要考慮到食物的營養成分互補作用, 要動、植物食物平衡攝入, 以保證充足和多樣的營養需要。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是指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因時制宜”是指根據季節等特點及其與內在臟腑、氣血陰陽的密切關係來選用適宜食物。 肝主春, 心主夏, 脾主長夏, 肺主秋, 腎主冬, 在各個季節, 多吃補益對應臟腑的食物, 事半功倍。

“因地制宜”, 是根據所處的不同地理環境選擇膳食。 西北地勢高, 陽熱之氣不足, 氣候寒冷, 飲食宜辛辣溫熱;東南地勢低, 陰寒之氣缺乏, 氣候溫熱, 飲食宜甘淡寒涼。

“因人制宜”, 是指根據人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來選擇食物。 男女生理特點各異, 老少生理狀況和陰陽氣血盛衰不同, 因此要據此選擇合適飲食。

謹慎選材 以食用和安全為主

制做食療膳食, 首先應選擇“藥食同源”之品, 不能在膳食中加入大量藥物, 或以藥物為主, 不然所謂的“藥膳”, 不但藥味太濃, 難以“適口”, 很難被人們接受, 而且長期服用, 容易產生副作用, 反而有害身體。 食療藥膳必須應以食物為主, 配用適當藥物時, 應符合“食用”和“安全”的要求, 儘量選用口感較好或對膳食風味影響不大或經過烹調加工能達到一定風味要求的中藥材。 另外, 膳食作為一種食療, 為了安全, 便於家庭普及, 在中藥材的選擇上, 應儘量選用那些無明顯毒副作用和無嚴格劑量要求的中藥材。

藥膳歷史悠久, 內容博大精深, 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慢慢摸索, 不斷積累經驗, 才可放心食用,

並達到保健養生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