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對術後各種引流物應及時處理。 低位前切除術腹膜外負壓引流管可吸引盆腔及骶前區的滲血和滲液。 當無液體引出後, 每次3cm逐日拔出。 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的會陰填塞手套, 如無明顯滲血, 一般在術後48小時拔除。 拔除後24小時用1:5000溫高錳酸鉀溶液2500mL 經橡皮管沖洗會陰腔, 1日2次。 沖洗完畢, 扶起患者排淨會陰腔中的沖洗液, 而後用無菌棉墊覆蓋會陰創口, 用丁字帶固定。 待保留的導尿管拔除後, 改為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每日2次, 會陰部負壓引流管, 一般留置2周左右, 直到液體完全引出後拔除。 如發現引流液呈膿性,
留置導尿管可以防止尿瀦留, 保存膀胱壁的張力, 有利於排尿功能的早日恢復。 導尿管應以無菌橡皮接管連接到無菌集尿瓶, 每日更換1次, 每週更換1次無菌接管, 一般約需放置2~3周左右, 自術後第2周開始可採用鉗閉尿管、間歇開放引流的方法。 殘留尿量超過60mL, 則往往提示術中盆後神經叢損傷嚴重。 留置導尿間期, 每週應查尿常規2次, 必要時做尿培養, 可瞭解有無尿路感染。
結腸造瘺者, 術後1周內應注意造口處腸黏膜的血運情況有無出血、缺血、壞死、回縮或感染。 術後9~10天拆除造口縫線, 如拆線後繼發感染,
結腸造口後, 飲食以低渣且無刺激食物為主, 防止腹瀉, 培養定時排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