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補陽還五湯合八珍東加減治中風後遺症

“腦血管疾病”在中醫上屬“中風病”範疇, 其本病發生的病因主要以內因為主, 內虛為本, 加以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 以致肝風、肝火內動, 或痰濕、瘀血內阻而發病。 對於症見“半身不遂, 言語不利, 口眼歪斜“等屬於氣虛血瘀型中風後遺症的治療, 歷代醫家都較為推崇清代王清任根據”氣虛血瘀“立論而創的補陽還五湯。 在臨床上, 但凡見有氣虛之象者, 可投以益氣之品, 兼有血瘀者, 則投入補陽還五湯不須多慮。

蓋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人體肌肉組織以及四肢百骸都要靠氣血的營養以及流通才能使肌肉豐滿,

四肢活動有力、體健。 故《經脈別類篇》雲“飲食入胃, 遊溢精氣, 上輸於脾, 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 五經並行”。 故脾運化功能失職, 則氣血生化不足;氣虛無力, 則不能推動血液運行則發為血瘀。 血虧虛則四肢百骸經絡失去濡養, 導致肢體拘急, 癱偏廢不用。

在臨床上對“氣虛血瘀型”中風後遺症的治療, 以“益氣健脾, 補氣活血, 化瘀通絡”為基本法則, 靈活運用補陽還五湯合益氣之劑八珍東加減, 並配合肢體康復訓練, 對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確能收效。 藥用黃芪、熟地黃、白芍、川芎、當歸、黨參、白術、雲苓、炙甘草、赤芍、桃仁、紅花、地龍、桑螵蛸、桑枝、桂枝、佛手、雞血藤等。 對於伴高血壓者加鉤藤、天麻, 夏枯草;伴高脂血症加首烏、菊花,

澤瀉, 丹參、生山楂;伴手足浮腫加桂枝、澤瀉;伴有腰酸無力加杜仲、懷牛膝、川斷、狗脊;伴有失語者加天竺黃、菖蒲、遠志。

病例:李某, 男, 59歲, 以“右側肢體癱瘓一月餘”為主訴入院, 患者一月前曾患腦梗塞, 遺留有腦梗塞後遺症, 既往有“風眩”病史兩年余, “高脂血症”病史一年餘。 患者平素嗜煙酒, 喜食肥甘、腥辣香燥等肥厚之品, 查體:體型偏胖, 面色萎黃, 舌質淡紫, 舌苔白膩, 脈細澀無力。 根據患者舌、脈、症的表現, 辨證為中風後遺症之中經絡, 屬氣虛血瘀型。

由於患者病久氣虛, 氣虛則血運行無力, 遲滯而產生瘀血, 瘀血阻塞經絡, 筋脈失養, 於是肢體拘急, 癱偏廢不用。 治宜益氣健脾, 補氣活血, 化瘀通絡。 方用八珍湯和補陽還五東加減,

藥用黃芪120克, 熟地黃20克, 白芍15克, 川芎12克, 當歸30克, 黨參30克, 白術30克, 雲苓30克, 炙甘草10克, 桑螵蛸5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2克, 地龍15克, 桑枝30克, 桂枝30克, 佛手30克, 雞血藤40克, 鉤藤30克, 天麻30克, 夏枯草40克, 首烏20克, 菊花20克, 澤瀉10克, 丹參30克, 生山楂40克。 水煎至400毫升, 早晚分服。 上方連進20余劑, 諸症日漸好轉, 右手足能自行活動, 握拳、舉手抬足較治療前大有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