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穴位組合治頸椎病

陳某, 女, 38歲, 2月24日初診, 主訴頭暈7天, 素有頸椎病, 今洗衣過多, 致使舊疾復發, 頸部酸脹、僵硬不舒, 頭暈伴偏頭痛, 後背怕冷。 經服藥治療, 頭痛及頭暈症狀緩解, 現頸部仍僵硬疼痛, 活動不利, 後背怕冷。 筆者予以穴位組合針刺治療, 7次症狀悉除。

1、患者取俯伏坐位, 穴取天柱(雙)、大椎、天髎(雙)。 局部常規消毒後, 採用0.25×40毫米一次性無菌針灸針, 直刺0.5~0.8寸, 施術最大限度牽拉局部筋膜, 出現酸、麻、脹感後, 留針候氣30分鐘, 每日一次, 7次為一療程。

2、患者取俯伏坐位, 暴露治療部位, 常規皮膚消毒後, 尋頸部壓痛點及大杼穴, 先用刮痧板刮試,

再用皮膚針(消毒)叩刺出血, 加拔火罐, 隔日一次。

3、針對患者後背怕, 冷取身柱穴, 施隔薑灸, 以皮膚紅潤不起皰為度, 每日一次。

中醫學關於頸椎病的成因, 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痹源流》中說:“痹者, 閉也。 三氣雜至, 壅閉經絡, 血氣不行, 不能隨時祛散, 故久而為痹。 ”天柱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脈氣之所發, 功能清頭散風, 通經活絡, 為治頸項病之要穴。 大椎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會, 總領諸陽經, 刺之可振奮督脈陽氣, 緩解痙攣。 《類經圖翼》曰:“大椎為骨會, 骨病可灸之。 ”天髎屬手少陽三焦經, 有舒筋利節作用;《針灸甲乙經》載:“頸項痛不可俯仰……大杼主之。 ”大杼位於項部, 為骨會, 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頸椎病患者此處多痛, 筆者常用刮痧舒經活絡,

刺絡放血止痛。 身柱為督脈穴, 灸之可振奮督陽, 溫通經脈, 氣足血盈, 背寒可愈。 並囑患者改枕頸椎保健枕, 平時多按揉外勞宮穴預防。 諸法合用, 效若桴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