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養娃, 大人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一塊塊尿布, 不停地換不停地洗。 如今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紙尿褲代替了尿布, 大大解放了體力。 但在一些老人眼裡, 使用紙尿褲依然是弊大於利, 容易得濕疹甚至羅圈腿, 能不用就不用, 為此還出了不少小意外。
疑惑
紙尿褲不如尿布透氣?
于先生家最近就遇到了這樣一次小意外。 他有一個不到一周歲的女兒, 平時主要由丈母娘帶。 老人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拒絕紙尿褲, 理由是覺得紙尿褲沒有尿布透氣, 會把孩子捂出濕疹, 另外快一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步,
于先生告訴記者, 他們反復跟丈母娘說現在技術好了, 紙尿褲透氣性沒問題, 又方便, 保持正常更換對孩子沒有影響。 但老人總是很難接受這一觀點, 他們也有些無可奈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類似于先生丈母娘這樣的老人還不少。 家住海澱的一位元林女士告訴記者, 她婆婆堅持認為既然紙尿褲能吸水, 那“糊滿了水的紙尿褲怎麼可能會透氣?”林女士說, 老人一直堅持給孩子使用尿布,
解惑
紙尿褲不會造成羅圈腿
使用紙尿褲到底會不會造成濕疹和羅圈腿?現在常用的紙尿褲能不能代替尿布?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首席健康官、媽媽們最信任的兒科專家崔玉濤告訴記者, 用紙尿褲不會增加今後兒童O形或X形腿的發生機會。 O形或X形腿指的是膝關節發育異常, 有一定遺傳因素, 也可能與發育有關(比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再有與過早“人為訓練”孩子站立、走路有關。 因此, 他不建議大人扶著幾個月的嬰兒在大人腿上或床上蹦, “說是孩子喜歡, 其實會影響下肢發育。
及時更換保持局部乾爽
幹的紙尿褲本身不會捂著皮膚, 排尿後絕大多數水分被紙尿褲吸收, 只是剩餘的潮氣刺激皮膚。 若使用布尿布, 乾燥時不會捂著孩子。 排尿後, 潮濕的尿布會貼在皮膚上, 更容易刺激皮膚。 相比較而言, 還是紙尿褲更方便。 及時更換, 保持局部乾爽是重點。
崔玉濤說, 傳統尿布柔軟、舒適, 缺點是一旦孩子大小便後, 濕尿布對皮膚刺激很大, 如不及時更換, 甚至會導致嚴重尿布疹。 紙尿褲雖然比不上尿布柔軟, 但能保持表面乾爽, 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尿布疹的出現, 並有助於增加嬰兒睡眠, 減少護理負擔。 當然, 與傳統的尿布相比, 紙尿布透氣性差, 可能會讓寶寶的小屁屁感覺不那麼舒適, 因此在使用時,
此外, 紙尿褲雖然有很好的吸水性, 可以保持表面的乾燥, 但是水分被吸收入海綿中後仍舊會揮發一些, 如果未及時更換, 會使臀部和私處處於潮濕的環境中。 所以在喂寶寶吃奶前後, 以及寶寶睡前睡後, 媽媽都要注意檢查紙尿褲, 如果發現尿濕應及時更換, 在為寶寶清洗臀部後, 也一定要注意擦乾後再穿紙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