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金匱要略》
本方由幹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味藥物組成。 用於腎陽不足, 證見腰痛腿軟, 下半身常有冷感, 少腹拘急, 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 小便不利或頻數等。 有溫補腎陽之功。
柯韻伯雲:「命門有火則腎有生氣矣。 故不曰溫腎, 而名腎氣, 斯治腎以氣為主, 腎得氣而土自生也, 且形之不足者, 溫之以氣。 」(《古今名醫方論》)王晉三亦雲:「腎氣丸者, 納氣歸腎也……獨取名腎氣者, 曰乙癸同源, 意尤重於腎也」。 (《古方選注》)本方為溫補腎陽之祖方, 功能「益火之源, 以消陰翳」。 方中僅用少量溫腎藥於滋腎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