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 血糖要隨時監測
夏天, 糖尿病患者的出汗功能會受到影響, 容易發生脫水, 導致病情加重。 她和其他研究者分析了多位糖尿病患者的出汗情況, 發現有兩成患者直到氣溫攀升到37.8攝氏度時還沒有採取任何防範措施。 實際上, 如果再考慮濕度, 氣溫達到26.7攝氏度, 糖尿病患者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以往的經驗表明, 炎熱的夏季裡, 到急診就醫、住院乃至死亡的糖尿病患者會明顯增加。 因此強調,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夏季高溫時外出不能隨時監測血糖, 是非常危險的。
糖尿病監測要做到“5項”達標
首先是體重要達標, 因為減肥是對付臃腫的殺手;
其次是血糖要達標, 因為降糖是對付甜蜜的殺手;
第三是血壓要達標, 因為降壓是對付無聲的殺手;
第四是血脂要達標, 因為調脂是對付油膩的殺手;
最後是血粘要達標, 因為降粘是對付粘稠的殺手。
要全面達標, 就要各個擊破, 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及心理平衡等), 採用針對性藥物治療, 並要做到不同藥物協調作用, 同時, 要爭取五項指標全面達標, 才能夠達到糖尿病控制滿意的目的。
在五項指標中, 核心是血糖控制。 好的血糖控制必須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沒有高血糖事件(如血糖超過16.7mmol/l以上可出現酮症酸中毒;超過33.3mmol/l以上可出現高滲綜合症);
二是平均血糖要滿意(糖化血紅蛋白要平均2—3個月查一次, 不受進餐和運動影響);
三是血糖波動要不大;
四是沒有低血糖事件(一旦出現低血糖, 至少有4%的1型糖尿病人死於此, 會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引發神經病變、眼底病變、腎臟病變等, 還會影響到生活、學習、就業等社會活動)。
所以, 血糖波動水準是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防治的重要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平均血糖水準的金標準, 但難以反映血糖波動, 而血糖異常波動對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 所以, 一定要高度關注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嚴重危害。
什麼情況下, 應即時監測血糖?
糖友患者要注意, 如果出現下面情況, 需要立刻測血糖
☉ 出現頭暈目眩、顫抖、出汗、惡寒和意識模糊等低血糖症狀;
☉ 出現嗜睡、視力模糊、尿頻和過度口渴等高血糖症狀;
☉ 需要瞭解飲食、運動鍛煉和藥物對血糖水準的影響時;
☉ 當你必須做血糖控制不好就容易發生危險的工作時;
☉ 如果是正在使用胰島素或者曾經發生過低血糖的患者, 在決定駕車或者進行其他要求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之前, 也要通過血糖監測確保安全性。
若有下列情況的改變, 應該增加血糖監測頻率:
☉ 改換糖尿病藥物前後;
☉ 開始服用其他類藥物時(如降壓藥、抗痙攣藥等);
☉ 運動計畫和活動強度改變時;
☉ 壓力增大時;
☉ 生病時。 糖尿病患者若是生病了,
在上述情況下, 患者也可根據醫生的建議增加血糖監測頻率, 直至自我血糖監測值至少持續一周維持在目標水準或者醫生告知沒有必要繼續按增加的頻率進行血糖監測時方可恢復到原計劃的血糖監測頻率。
測血糖, 要分5大步驟
自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血糖測得准不准, 可能性命攸關。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 正確掌握可擕式血糖儀的使用方法, 就能讓患者往健康、長壽的目標多邁進一步。 要想測得準確, 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血糖儀必須配合使用同一品牌的試紙, 不能混用。
有的血糖試紙每批次有區別, 換用前需要把新試紙的條碼數位輸入儀器,
第二, 檢測前用酒精消毒, 待酒精幹透以後再取血, 以免酒精混入血液。 不能用碘酒消毒, 因為碘會與試紙上的測試劑產生化學反應, 影響測試準確性。
第三, 采血量必須足以完全覆蓋試紙測試區。 取血時發現血液量少不能擠手指, 否則會混入組織液, 干擾血糖濃度。 為保證采血量足夠, 之前手可以在溫水中泡一下, 再下垂30秒。 另外, 紮的時候把針按一下再彈出, 以免紮得太淺。
第四, 試紙注意保存, 放在乾燥、避光的地方。 最好選用單獨包裝的試紙, 使用時不要觸摸試紙條的測試區和滴血區。
第五, 采血針一定一次性使用。
測血糖的次數與血糖控制的關係
如何經由測血糖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呢?當你的餐前空腹血糖維持在《120 mg/dl, 餐後兩小時《140 mg/dl,睡前 120-180mg/dl,糖化血色素 HbA1C《6.5%,這些測量值都在理想範圍內,這時就不需要特別調整測血糖次數。多久要測一次血糖,初發病者最好每天三餐前及睡前測量血糖,若測量值超過理想範圍時,就需要逐步增加測量次數,找尋原因及調整治療,依循標準參考如下。
如何經由測血糖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呢?當你的餐前空腹血糖維持在《120 mg/dl,餐後兩小時《140 mg/dl,睡前 120-180mg/dl,糖化血色素 HbA1C《6.5%,這些測量值都在理想範圍內,這時就不需要特別調整測血糖次數。多久要測一次血糖,初發病者最好每天三餐前及睡前測量血糖,若測量值超過理想範圍時,就需要逐步增加測量次數,找尋原因及調整治療,依循標準參考如下。
治療方式與建議測血糖次數:
一天注射胰島素1 次或口服抗糖尿病藥者:至少一週 1 次,最好每天有1 次
一天注射胰島素2 次者:至少一天 1 次
一天注射胰島素4 次者:至少一天 1~2 次
使用胰島素幫浦者:至少一天 4 次
雖然測血糖的動作並不會使血糖下降,但可藉由測血糖提醒你血糖的高低,可提供你改變生活習慣和治療的依據。看到高血糖後,會讓你的行為改變,進食量減少,並且配合點心的控制和適度的活動,這樣對血糖控制有正面的幫助。當血糖不穩時,你能依據測血糖的時間,找尋到原因並且可藉由改變行為來控制血糖。若不測血糖單憑感覺,這樣就不容易察覺到高血糖,常會因飲食過量而致血糖過高而不自知。
測血糖找尋原因,改變行為的原則
1、三高二低一改變:一次當下的血糖高是結果,是受到前一餐的血糖、藥物、飲食及活動量不適當等因素造成,連續三天高血糖就需要調整治療。比較三天才能確實掌握狀況,找到原因。改變調整時,一次改變一項治療就好,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調整下一個目標。相同的當同一時間連續兩次低血糖時,這時也要遵守一改變,是要增加飲食還是要減少治療量。
2、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個目標將早餐前血糖調好,測睡前和早餐前血糖,若連續三天早餐前比睡前高,半夜也沒有低血糖的狀況,代表前一天的藥量不足或睡前點心過量,居家最簡單的方式,是將睡前點心減半,以達到早餐前血糖目標,相反的早餐前血糖連續兩天偏低,要考慮增加睡前點心或減少藥量,直到早餐前血糖可以在目標內。
3、餐前、餐後比一比:測早餐前、早餐後兩小時,理想餐後血糖上升 40-60mg/dl,如連續三天早餐後血糖上升 60mg/dl以上,表示早餐進食量可能過量或藥量不足,需要調整。
4、三餐依序調整:早餐調好調午餐,午餐穩定調晚餐,依序找到最理想生活作息、飲食、運動與藥量,直到血糖穩定。
測血糖是控制血糖的好幫手,循序漸進藉由測血糖累積血糖控制的經驗,會讓你的血糖控制更穩定,生活更多采多姿。
餐後兩小時《140 mg/dl,睡前 120-180mg/dl,糖化血色素 HbA1C《6.5%,這些測量值都在理想範圍內,這時就不需要特別調整測血糖次數。多久要測一次血糖,初發病者最好每天三餐前及睡前測量血糖,若測量值超過理想範圍時,就需要逐步增加測量次數,找尋原因及調整治療,依循標準參考如下。如何經由測血糖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呢?當你的餐前空腹血糖維持在《120 mg/dl,餐後兩小時《140 mg/dl,睡前 120-180mg/dl,糖化血色素 HbA1C《6.5%,這些測量值都在理想範圍內,這時就不需要特別調整測血糖次數。多久要測一次血糖,初發病者最好每天三餐前及睡前測量血糖,若測量值超過理想範圍時,就需要逐步增加測量次數,找尋原因及調整治療,依循標準參考如下。
治療方式與建議測血糖次數:
一天注射胰島素1 次或口服抗糖尿病藥者:至少一週 1 次,最好每天有1 次
一天注射胰島素2 次者:至少一天 1 次
一天注射胰島素4 次者:至少一天 1~2 次
使用胰島素幫浦者:至少一天 4 次
雖然測血糖的動作並不會使血糖下降,但可藉由測血糖提醒你血糖的高低,可提供你改變生活習慣和治療的依據。看到高血糖後,會讓你的行為改變,進食量減少,並且配合點心的控制和適度的活動,這樣對血糖控制有正面的幫助。當血糖不穩時,你能依據測血糖的時間,找尋到原因並且可藉由改變行為來控制血糖。若不測血糖單憑感覺,這樣就不容易察覺到高血糖,常會因飲食過量而致血糖過高而不自知。
測血糖找尋原因,改變行為的原則
1、三高二低一改變:一次當下的血糖高是結果,是受到前一餐的血糖、藥物、飲食及活動量不適當等因素造成,連續三天高血糖就需要調整治療。比較三天才能確實掌握狀況,找到原因。改變調整時,一次改變一項治療就好,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調整下一個目標。相同的當同一時間連續兩次低血糖時,這時也要遵守一改變,是要增加飲食還是要減少治療量。
2、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個目標將早餐前血糖調好,測睡前和早餐前血糖,若連續三天早餐前比睡前高,半夜也沒有低血糖的狀況,代表前一天的藥量不足或睡前點心過量,居家最簡單的方式,是將睡前點心減半,以達到早餐前血糖目標,相反的早餐前血糖連續兩天偏低,要考慮增加睡前點心或減少藥量,直到早餐前血糖可以在目標內。
3、餐前、餐後比一比:測早餐前、早餐後兩小時,理想餐後血糖上升 40-60mg/dl,如連續三天早餐後血糖上升 60mg/dl以上,表示早餐進食量可能過量或藥量不足,需要調整。
4、三餐依序調整:早餐調好調午餐,午餐穩定調晚餐,依序找到最理想生活作息、飲食、運動與藥量,直到血糖穩定。
測血糖是控制血糖的好幫手,循序漸進藉由測血糖累積血糖控制的經驗,會讓你的血糖控制更穩定,生活更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