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齡漸大, 體質虛弱, 抗寒能力較差, 更需注意保養身體。 醫學認為, 冬季養生應斂陰護陽, 養精蓄銳, 以備來年之用。 那麼, 老年人冬季攝生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1.生活要有規律。
老年人體質較弱, 為了營養體內元氣, 應提倡早睡晚起, 以保證充足睡眠。 臨睡前最好用熱水洗腳, 使腳部血管舒張, 血液迴圈流暢, 利於入睡。 衣服要和暖貼身, 以防寒氣襲人, 損傷陽氣, 引起腰背寒痛。 正如《壽親養老新書》中所言:老人“風寒易中, 若窄衣貼身, 暖氣著體, 自然氣血流通, 四肢和暢。 ”
2.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冬季雖然寒冷,
3.要防止舊病復發。
每年初冬, 常有較強寒潮襲擊, 隨著寒潮而來的就是氣溫大幅度下降。 此時容易引起一些人, 尤其是老年人舊病復發甚至惡化。 如有支氣管炎的患者, 由於氣溫突降, 人體毛細血管大量收縮, 血供減少, 加上寒冷使粘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 致使氣管排出呼吸道細菌的功能減退。
這時, 如果病毒或細菌入侵或原已寄生病毒或細菌,
4.應重視飲食的調養。
老人腸胃虛弱, 不能消運, 故易成疾。 ”所以, 老年人的飲食應有所選擇。 羊肉性溫, 暖中補虛, 補中益氣, 開胃健力, 是老年人冬季的食補佳品。 鯉魚性味甘平, 能治呃逆, 下水氣, 利小便,
5.要適當進補。
民間往往習慣冬令進補, 這是因為到了冬三月, 人的皮膚腠理比較緻密, 汗出較少, 攝入的營養物質易貯藏。 另外, 冬令季節人的食欲、吸收功能比較好。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故在進補時應以食補為主, 藥補為輔。 作為冬令進補的食補、藥補很多, 通常可按以下介紹的選擇服用。
6.要注意調養精神。
冬令內應於腎, 而主封藏。 此時應固密心志, 保持精神安靜自如, 含而不露, 勿使情志過極, 以免擾陽。 嚴冬之時, 萬物凋零, 毫無生機, 面對枯木衰草, 常會使老人觸景生情, 抑鬱不歡, 情緒處於低落狀態。 因此, 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
陽虛者, 以選用參鹿補膏、參茸片為好。 此外, 狗肉、羊肉、牛骨髓也有較好的滋補助陽功效。 至於一般身體虛弱的老年人,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 可適當多吃一些瘦豬肉、牛肉、雞肉、蜂皇漿以及牛奶、雞蛋、豆漿、紅棗、桂圓等, 有扶正祛邪之作用。
氣虛者, 可用黨參膏、參芪膏, 每次一匙, 每日2次, 溫開水沖服。 症狀重者, 可改服人參, 每天3~5克, 煎湯代茶飲。 也可用黨參、北芪燉瘦肉吃。 血虛者, 可選用十全大補膏、滋補膏、參芪補膏、阿膠等內服, 還可吃一些含鐵質較多的動物肝臟及蔬菜, 如豬肝、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