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怎麼煎煮中藥嗎?

中藥在煎煮方面也是需要下功夫的, 下面中給您簡單介紹:

煎煮器具的選擇

當前市場上銷售的砂鍋、鐵鍋、銅鍋、鋁鍋、搪瓷杯、不銹鋼鍋等各種器具性能不盡相同。 有的適合用來煎煮, 有的則不適合用來煎煮。 其中砂鍋導熱均勻, 熱力緩和, 鍋周保溫性強, 水分蒸發量少。 但砂鍋的孔隙和紋理多, 易吸附各種藥物成分而“串味”, 且易破碎。 搪瓷器皿和不銹鋼鍋具有抗酸耐鹼的性能, 可以避免與成分發生化學變化, 大量製備時多選用。 鋁鍋不耐強酸和強鹼, 從pH1~2或pH9~10的煎液中可檢出鋁離子, 故對酸鹼性不很強的複方仍可選用。

鐵鍋化學性質不穩定, 易氧化, 並能在煎煮時與所含多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嚴重影響湯劑品質。 銅鍋的煎出液中可檢出微量銅離子, 也能與某些藥物發生反應。 所以, 一般認為, 鐵鍋、銅鍋、鋁鍋等不宜用作煎藥的器具。 而砂鍋、搪瓷杯、不銹鋼鍋等可以作為煎藥的器具。

煎煮時水的掌握

煎藥最好使用經過淨化和軟化的飲用水, 以減少雜質混入, 防止鈣、鎂離子與成分發生沉澱反應。 水的用量一般為量的5~8倍(重量), 或加水浸過藥面2~10cm。 (藥物量大, 則水漫過藥面2cm即可;而藥量小, 則水漫過藥面應高一些。 )

煎煮前浸泡時間的掌握

多數需要在煎煮前加“冷水”浸泡適當時間, 使組織潤濕浸透, 以利於有效成分的溶解和煎出,

一般認為浸泡半個小時比較合適。

煎煮火候的掌握

一般先用大火, 即“武火”煎煮, 待藥沸5分鐘後, 改用小火, 即“文火”再煎20~30分鐘。 濾出藥液後, 再加水煮第二煎。 第二煎應加開水, 以防止涼水激藥而不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一般第二煎加水約300ml, 仍先用武火, 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15~20分鐘即可。 分別將兩煎的藥液靜置沉澱, 去掉底部沉澱的藥渣。 亦可將兩次濾出的藥液混合靜置沉澱, 去掉底部沉澱的藥渣後備用。

特殊的煎煮法

1.先煎類

⑴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 因質地堅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宜打碎先煎30分鐘。

⑵有毒的, 如烏頭、附子、商陸等, 要先煎、久煎1~2小時, 才能減毒。

⑶有些植物藥先煎才有效, 如石斛、天竺黃、藏青果、火麻仁等。

2.後下類

⑴氣味芳香, 含揮發油較多的, 如薄荷、藿香、青蒿等均應後下;細辛是否要後下目前還存在爭議, 筆者認為可在其他煎好前5~10分鐘放入為佳。

⑵不宜久煎的, 如鉤藤、杏仁、大黃、番瀉葉等應後下。

3.包煎類 一般以布袋裝之後系口, 放入藥中同煎。

⑴花粉類, 如松花粉、蒲黃;細小果實與種子類, 如葶藶子、菟絲子、蘇子;或為藥物細粉, 如六一散、黛蛤散等藥物疏水性強, 易浮於表面或沉於鍋底, 故均應包煎為佳。

⑵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 如秫米、浮小麥、車前子等易黏糊鍋底焦化, 亦需包煎。

⑶附有絨毛類, 如旋複花, 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 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故需包煎。

4.烊化類 一般是指將藥物放入耐熱的容器中, 如玻璃杯等。 隔水加溫後, 使其熔化後, 對入煎好沉澱後的藥液中同服。

亦可將裝有藥物的耐熱玻璃杯等放入高壓鍋加溫使其熔化亦可。 膠類或糖類, 如阿膠、鹿角膠等採用烊化服用。

5.單煎類 貴重, 如人參、西洋參等需要使用小泥壺以布裹壺嘴, 包壺蓋, 文火慢燉取汁對服為佳。

6.沖服類 難溶于水的貴重藥物, 如牛黃、三七、麝香、羚羊角、朱砂等宜研極細粉, 用湯劑沖服;芒硝、玄明粉也可溶化後沖入湯劑服。

7.榨汁類 鮮藥類, 如西瓜翠、鮮生地、生藕、鮮薑、鮮蘆根等, 可直接榨汁後, 將汁對入煎好的藥湯中服用。

兒童湯劑的服法

兒童服用, 採用溫服為好, 一般溫度在20℃~30℃之間為佳。 不可冷服, 否則易傷其陽氣, 日久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火傷其脾胃, 引起腹痛。 藥液亦不可過熱, 以防燙傷患兒食道。

特殊情況, 可採用寒藥溫服、熱藥冷服的服藥法。

小兒由於生理上的特點, 腸胃吸收功能較差, 而排泄較快。 為了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因此, 需要採用少量多次服藥的方法;同時, 小兒服藥困難, 一次喂服大量的, 不但難於達到服藥的目的。 而且勉強灌入, 亦可引起嘔吐。 因此, 小兒服用湯劑, 宜採用少量多次喂服的方法。 要注意避開餵奶和進食的時間半小時以上。 一般選用早餐後、午餐後、晚餐後半小時, 睡覺前分4次喂服為宜。 對小嬰兒可分多次代水頻服, 服完一日的劑量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