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們向市民傳授了5招從外包裝上識別“李鬼”藥品的常識。
一、看外包裝整體。
藥品外包裝一旦標記了“國家級新藥”“中藥保護品種”“榮譽出品”等類似語言,
即很有可能為假冒藥品。
二、看藥品通用名與商品名。
如藥品通用名與藥品包裝顏色類似難辨則可疑為假冒藥品。
三、看藥品批准文號。
藥品批准文號由“國藥准字+1個字母+8位元數位”組成,
化學藥品使用字母H,
中藥為Z,
保健藥品為B,
生物製品為S,
體外化學診斷試劑為T,
藥用輔料為F,
進口藥品為J,
數字第一、二位元代表批准文號來原始程式碼,
四、看藥品適應症。
藥品適應症表述應科學、規範、準確、專業, 不能出現錯別字, 如標示的適應症有錯別字或者表述不專業, 如抗菌類藥物表述可治療病毒性疾病的可疑為假藥, 如果該藥附有外用贈品更增加可疑性。
五、看聯繫方式。
藥品生產企業一般會將本企業的廠名、位址、郵編、電話等全部或部分印刷在藥品外包裝上, 電話通常是本企業的座機電話, 如印刷的電話是手機號碼或是諮詢電話、銷售熱線、服務熱線等, 且電話號碼區號歸屬地與企業所在地不一致可疑為假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