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泄”與“瀉”要分清

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將“泄”與“瀉”混用, 在中醫界裡面也有很多近代中醫將泄瀉並稱, 於是讓人誤認為“泄”與“瀉”毫無區別。 其實並非如此。

孫文胤在《丹台玉案》中曰:“泄者, 如水泄也, 勢猶舒緩;瀉者, 勢似直下。 微有不同, 而其病則一, 故總名之曰泄瀉。 ”由此可見, 從病勢上講二者略有區別:前者較緩, 後者較急。

萬全在其《幼科發揮》中亦言“泄瀉二字亦當辨之。 泄者, 謂水穀之物泄出也;瀉者, 謂腸胃之氣下陷也。 ”可見二者的病性也不相同。

董宿原在《奇效良方》中亦有關於二者鑒別的記載:“泄者, 洩露之義, 時時溏薄或作或愈;瀉者,

一時水去如注。 ”此語也足以證明二者不同:“泄”的臨床表現為大便稀薄, 時作時止;“瀉”的臨床表現則為大便如水, 傾注直下。

因此二者在病勢、病性與臨床表現上皆有不同。 不僅如此, “泄”還有“向上向外”之意, 如“疏泄肝氣”;“瀉”則為“向下”之意, 如“久瀉久痢”。

雖然“泄”與“瀉”的意義十分接近, 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從中醫來講這對於對疾病與轉歸的預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是萬不可以互相替換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