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腸道功能紊亂的中醫治療
1、胃腸功能紊亂起病多緩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胃神經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現為: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劍突下灼熱感、食後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每遇情緒變化則症狀加重。 腸神經官能症又稱腸易激綜合征,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
2、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左下腹痛時可捫及條索狀腫物,腹痛常因進食或冷飲而加重,在排便、排氣、灌腸後減輕。
3、起病大多緩慢,病程常經年累月,呈持續性或有反復發作。 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可局限於咽、食管或胃,但以腸道症狀最常見,也可同時伴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常見症狀。
4、導致營養吸收不良、貧血及維生素缺乏。 能量供給不足,使人感到頭昏眼花、口乾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氣短。 維生素缺乏會出現皮膚頭髮乾燥,頭髮失去正常光澤和滋潤,脫髮,產生早禿現象。 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出現疲倦乏力,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胃腸功能紊亂的飲食
1、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臟。 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番茄、茄子、紅棗等。 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麵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推薦閱讀:胃腸功能紊亂你中槍了嗎?
3、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
4、不適宜吃的食物: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製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腸道功能紊亂的中醫治療
1、肝氣鬱結:脘脅脹痛,痛無定處,脘悶暖氣,腹脹納呆,或嘔吐呃逆,善太息,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解鬱和中。
方藥:柴胡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枳殼10克、川楝於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0克、丹參lO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
中成藥:舒肝丸。
2、氣鬱化火:脘脅灼痛,嘈雜吞酸,口幹而苦,大便秘結,性急易怒,伴頭痛、目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泄火,行氣解鬱。
方藥:梔子10克、黃芩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柴胡10克、龍膽草10克、茯苓12克、枳殼10克、薄荷3克。
中成藥;加味逍遙丸。
3、痰氣交阻: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悶脅痛,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化痰,降逆解鬱。
方藥:半夏10克、厚樸10克、茯苓10克、紫蘇10克、生薑3片、香附10克、枳殼10克、佛手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2克(先煎)。
4、脾胃虛弱:飲食稍多即作嘔吐,胃納不佳,食人難化,胸脘痞悶,面色少華,倦怠乏力,口淡無味,大便時溏時瀉,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溫中健脾,調和胃腸。
方藥: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砂仁6克、薏苡仁30克、陳皮10克、扁豆10克、山藥10克、乾薑6克、甘草6克。
中成藥:參苓白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