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出來的“腸胃功能紊亂”教你怎樣吃回去

胃腸功能紊亂常見的症狀:厭食、噁心、嘔吐、上腹痛、悶脹、噯氣、燒心, 有的還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症狀, 常伴有失眠、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 並且病情常隨情緒變化而波動。

中醫看來, 脾不升則腹脹、腹瀉;胃不降則泛酸、噯氣。 根本上來講原因在於“脾胃不和”所致。

飲食由口入胃經腸道排出, 其間, 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個有升有降的過程。 脾胃位居中焦, 脾主升清, 胃主降濁;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從飲食攝入的水穀精氣經脾胃有序的升降, 布散濡養全身, 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脾胃是整個氣機升降的樞紐,

脾以升為主, 當它運化失常時就容易出現腹脹、泄瀉;胃以降為順, 胃氣不降反升就容易導致胃氣上逆, 噁心、噯氣、泛酸、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異常又進一步會影響大小腸的功能。 小腸不能泌別清濁, 吃進去的營養不能吸收, 還容易腹瀉;大腸傳導失常, 代謝物不能順暢排出, 停留腸道, 以致便秘。

經絡調理“鍛煉”腸胃, 調整功能紊亂

很多人一生氣, 就有一種被“氣飽”的感覺, 這表現了肝氣對脾胃的影響。 中醫看來, 當人生氣或鬱悶的時候, 就容易肝氣過旺或肝氣鬱結, 這樣肝就會把所受的氣全部撒在他的下屬脾胃身上, 造成肝旺脾虛腹脹、食欲不振等腸胃的問題, 這些都是生悶氣等不良情緒引起的, 所以還得從疏肝解鬱,

抑木扶土做起, 就是從疏肝強健脾胃運化, 來改善胃腸功能紊亂的狀態。

合理的就餐順序可以擺脫胃腸功能紊亂的纏繞:

先吃蔬菜後吃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營養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 無論人們進食食物的複雜程度如何, 也不管進食數量的多少, 人體消化食物的順序總是嚴格按照進食順序進行的。 如果人們一開始吃的是一些成分過於複雜而且需要很長時間來消化的食物, 接著再吃一些簡單、容易消化的食物, 就會大大妨礙腸胃對後者的吸收和營養的利用。

對此, 營養學家們建議, 採取下面這種進餐順序:先喝小半碗湯或小半杯新鮮果汁, 接下來吃蔬菜, 然後吃成分較為複雜的肉、雞蛋、乳酪等。

這樣的進餐順序既可以讓人合理利用食物的營養, 又能夠減少胃腸負擔, 從而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

飯後不要馬上吃水果

在各類食物中,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 它不用通過胃來消化, 而是直接進入小腸就被吸收。 不過, 如果飯後馬上吃水果, 腸胃需要先消化、吸收吃飯時攝入的澱粉、脂肪及蛋白質等, 然後吸收水果中的果糖。

在人體內, 一般水果一兩個小時就會發酵, 甚至腐爛產生毒素, 進而引起胃炎、腸炎等消化道疾病。

營養學家提醒, 水果不宜在飯後馬上食用, 必須給腸胃一個消化其他食物的時間, 以免水果在人體吸收前就已經腐爛變質而產生毒素。

吃飯時、吃飯後不宜喝湯

吃飯時喝湯的最大缺陷在於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被吞咽下去,

而吃飯後再喝湯的最大缺陷在於過量的湯水會稀釋消化液, 從而削弱腸胃的消化能力, 甚至會引起胃過度擴張, 長此以往, 就會導致胃動力不足。

由此可見, 吃飯前喝一小碗湯比較符合生理要求, 因為適量的湯不但可以在飯前滋潤消化道, 而且不至於過分增加胃容量, 同時可以促進消化液有規律地分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