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人們最常見的一個消化道的症狀。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50%的人曾有過便秘, 尤其是老年人、孕婦和小孩的發生率最高, 許多人為此而痛苦萬分。
一般認為正常人由攝入食物, 經消化與吸收到形成糞便排出體外約需要24~48小時, 若超過48小時即可視為便秘。 但隨食物成分不同, 各人的飲食及排便習慣不同, 間隔時間可有很大差異。 一般每日一次, 起床後或早飯後排便。 有人習慣於2~3天排便一次, 有人4~5天甚至更長時間排便一次, 卻不感覺排便困難, 排便後有舒適與愉快的感覺。 因此,
因此, 現代便秘的概念是: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 一般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 合併一些特殊症狀, 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 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 7天內排便少於2次或長期無便意等。
四類便秘對症食療
遭遇便秘問題不宜盲目食療, 要先區分便秘的類型再對症施治。
中醫一般把便秘分為四種類型, 不同類型的便秘的食療方法也不同。 第一種表現為大便燥結者, 這類患者大多大便特別幹硬, 而且身體往往較壯實。 這類便秘患者, 最好早起時用生蘿蔔榨汁空腹喝下。
第二種表現為大便黏滯者,
第三種表現為大便無力者, 這類患者未必大便乾燥, 但大便困難, 一般是老年人比較多。 這類便秘患者食療關鍵在於補氣, 可以選生白術磨成粉, 每天口服30克。 也可以加些黃芪後煮水服用。
第四種體質為陰血不足、血虛不足者, 這類便秘患者往往比較瘦弱, 或是年紀比較大, 食療方法是把生首烏磨成粉和黑芝麻混在一起打成糊, 之後根據個人口味加蜂蜜或是香油,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加香油而不是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