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養生: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黃帝內經?素問》曾說, “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此語強調了飲食失節的致病因素, 因此, 人們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可節制飲食或過度飲食。

人靠外界五穀等各種食物來充養, 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後天脾胃來完成的, 所以飲食太過, 就會影響脾胃功能, 進而聚濕、生痰、化熱或變生他病, 為以後罹患各種疾病埋下了隱患。 所以要重視健康的飲食習慣, 以及正確的飲食調養, 這一點對我們的養生保健意義非凡。

中醫認為, 脾與胃儘管在功能上很接近, 但是分工不同,

陰陽升降有別。 脾胃為樞, 是一身氣機升降的樞紐。 脾胃樞紐癱瘓, 就會造成一系列疾病。 不同的人, 脾胃的機能強弱不同, 消化強弱有別。 所以, 進食多少, 應當因人而異, 不能千篇一律, 也不能攀比。 同時, 我們還要看到, 不同年齡階段, 不同活動狀態, 人體需要水穀的量也是不同的, 必須隨時調整。

“胃為水穀之海”, 水穀經過胃的腐熟作用, 就可以變成精微物質, 經過脾的運化, 供應全身, 能夠化生血液, 也能夠形成五臟六腑之精。 所以說:“人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亡。 ”“得穀則生, 絕穀則亡。 ”可見, 飲食水穀在人體的生命代謝過程之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胃對於水穀的容納、消化, 脾的吸收、轉運都是有限度的。

在生理的條件下, 胃滿則腸虛,

腸滿則胃虛。 胃和腸道保持著流水作業, 交替虛實的生理節奏, 也就是在胃進食的時候, 腸道應該是“虛位以待”, 保持著接待能力。 當胃中的食物進入腸道之後, 胃中變成空虛狀態, 進行休整, 等待下一批食物的接納。 如果超過一定量限制的暴飲暴食, 超過了脾胃應有的腐熟運化能力, 食物在脾胃內長久地停滯, 就會損傷腸胃的消化傳導功能, 出現脹滿不適, 不想進食, 甚至噁心嘔吐。 日久則致脾胃氣虛, 稍進食生冷、寒涼、油膩、堅硬食物, 就會消化不良、胃痛、腹瀉、腹脹、倦怠、乏力等, 非常麻煩, 臨床上也很多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