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吃法有講究
對於味道好、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人們自然喜歡多吃, 但認為, 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固然重要, 其食用方法也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和腸胃健康很重要。 按時進餐是維護人體對營養物質有節律性的吸收和利用的關鍵, 是食養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適量是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環節之一。
細嚼慢嚥可充分發揮口中的津液灌溉五臟六腑, 潤澤周身的作用。 由於津液中的多種酶、維生素、有機酸等物質有助消化, 潤潔、抗菌、抗毒和防癌等作用, 過量, 暴飲暴食, 縱容口腹, 大吃大喝, 極易損傷脾胃而得不到充分消化,
從飲食中吃出健康
想通過來調養身體, 就要趨利避害, 建立起科學的良好習慣, 克服那種胡吃亂吃,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不良習慣。 從而提高了生命整體品質。 規律用餐、合理搭配是“食養”的基本原則,
食物也有“四氣五味”
認為, 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屬性, 還有酸、辛、苦、咸、甘五種味道。
寒性、涼性的食物都有利於熱性。 如:苦瓜性寒, 能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病或暑熱煩渴, 肝熱引起的目赤痛。 寒涼只是程度的不同, 如蘋果、香蕉都屬於涼性水果, 都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鹹味能軟堅潤下, 如紫菜、海帶都能軟堅散結。 甘味能補虛, 如龍眼肉能補脾胃, 養血安神;大棗可補脾胃, 養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