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重要嗎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一想到將受到疾病的折磨, 表現為精神抑鬱, 心情不暢。 此種心態, 自然會削弱機體的免疫功能, 使抵抗力下降, 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 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 糖尿病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對糖尿病護理, 心理才是很重要的, 是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 觀察病情, 進行身心護理, 以組織患者情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護理方法。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減少“情志為病”的因素, 則成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之一。 首先糾正患者對此病的錯誤認識, 講清楚糖尿病並非不治之症,

以解除其精神壓力, 克服心理失衡狀態, 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達到最佳效果。

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 常由於對糖尿病缺乏認識, 一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消極、疑懼、悲觀等情緒, 並希望醫生、護士給予同情幫助, 把自己的康復寄託在醫生身上, 常反復地詢問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案, 十分注意醫生的一舉一動。 基於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徵, 醫護人員態度要熱情, 優質服務, 向患者主動誠懇地解釋有關問題, 要恰當說明病情, 介紹糖尿病知識, 增加患者自我調攝的能力。

鼓勵患者到戶外活動, 呼吸新鮮空氣。 適當的運動能使患者心情舒暢, 並有利於葡萄糖的利用, 降低血糖。 因此, 要根據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動的可行性及有益性,

向患者解釋其所以然, 使他們理解這些活動與適當的休息相結合, 有助糖尿病的穩定, 使他們從心理上接受這些安排, 而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長期住院的患者對於糖尿病的護理至關重要, 尤其病情較重的患者易產生悲觀情緒, 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和行為;有的患者由於住院生活單調, 情緒煩悶, 常常造成一種難以言狀的心理;有些患者在工作上是佼佼者, 但離職時間一長, 就易失去原來的心理平衡。 因此, 調整和組織好患者的情緒、生活, 是心理護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