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的時候按照每天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養生方法, 那麼一天十二時辰是如何來養生的呢?
中醫教你十二時辰正確養生方法
子時(夜裡11點~次日淩晨1點)養膽經:
很多人晚上吃完飯以後, 八九點鐘就昏昏欲睡, 但一到11點就清醒了, 這是因為陽氣開始生髮, 所以最好在11點前睡覺, 這樣才能慢慢地把這點生機給養起來, 人的睡眠與人的壽命有很大關係, 睡覺就是在養陽氣。
丑時(淩晨1點~3點)養肝經:
這個時辰一定要有好的睡眠, 否則肝就養不起來。 不睡覺、應酬喝酒會加重肝臟疏泄毒素, 影響養肝血。
寅時(淩晨3點~5點)養肺經:
人睡得最死的時候應該是3點到5點, 這個時候恰恰是人體氣血由靜轉動的過程, 它是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 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晚點起床, 而且動作要緩慢, 也不主張早上鍛煉。
卯時(早晨5點~7點)養大腸經:
這是人體正常排便的時候, 可把垃圾毒素排出來。 排便不暢, 應該憋一口氣, 而不是攥拳。
辰時(早晨7點~9點)養胃經:
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 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 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 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
巳時(上午9點~11點)養脾經:
脾是主運化的, 早上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 如果脾出了毛病, 五臟六腑都會不舒服。 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水腫等問題, 都屬於脾病。
午時(上午11點~下午1點)養心經:
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 宜養神、養氣、養筋, 應午睡小憩。
未時(下午1點~3點)養小腸經:
小腸是主吸收的, 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精華, 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 午飯要吃好, 營養價值要豐富一些。 午餐應在下午1點吃完。
申時(下午3點~5點)養膀胱經:
最宜多喝水, 及時排尿。
酉時(下午5點到晚7點)養腎經:
人的元氣藏於腎, 此時按摩腎經穴位可補腎。
戌時(晚7點到9點)養心包經:
保持心情愉快, 晚餐不宜油膩過飽, 飯後散步。
亥時(晚上9點到11點)養三焦經:
此時睡眠可使百脈修養生息。
日常有助養生的食物
粥是元氣補充站。 煮粥過程中, 營養素釋放更多, 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 蔥白粥可以殺菌, 粳米粥可以治腹痛。
大蒜可比抗生素。 大蒜中的蒜素可起到消炎殺菌預防疾病的作用。 每天一瓣蒜, 還可以降低膽固醇。
白菜能防乳腺癌。 白菜能退燒解熱、止咳化痰, 還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能抑制乳腺癌細胞。 吃火鍋時, 最好涮點白菜, 它是寒性食物, 可以平衡火鍋的燥熱之氣。
大頭菜保護眼睛。 懷孕時嘔吐不止, 吃點大頭菜做的鹹菜, 能減少不適的感覺。 不過, 它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護眼睛, 其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非常高。
多吃松子護心臟。 松子有健腦、潤膚的作用。 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 還能保護心臟。
海帶加醋防便秘。 海帶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 因此能防便秘。 其中的膠質則能起到美容作用。
蕎麥降壓助睡眠。 蕎麥中含有抗氧化物和維生素P, 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 保護心臟, 還有很強的助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