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一蹲就能夠養生?這可不是在開玩笑。 蹲一蹲期間進行的活動可增加心臟的供血量, 進而保護心臟。 接下裡就讓我們看看蹲式養生都有哪些方法吧。
中醫講解蹲式養生的好處
臥蹲防中風。 臥蹲分為仰臥式和側臥式兩種, 是供練習者睡覺前練習的姿勢。 練習仰臥式時, 雙膝彎曲, 儘量貼近胸口, 雙手環抱小腿, 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對於次數和時間, 沒有硬性規定。 練習側臥式時, 雙膝彎曲, 貼近胸口, 雙手位置依自己的舒適度調整, 無時間和次數限制。
中醫認為, 臥蹲可使人體經絡相互擠壓, 形成自體經絡按壓的狀態,
上下蹲起, 養心臟。 養生專家研究發現, 經常上下蹲起, 對心臟十分有益。 下蹲時, 通過雙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 能加快靜脈血液回流, 站起來時, 雙腿肌肉放鬆, 動脈血又快速流入原來被擠壓的下肢血管裡, 這樣一蹲一起、肌肉一緊一松, 相當於為血液迴圈增加了一股動力, 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蹲式養生的五種方法
1、八卦蹲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保持兩腳平行。 屈膝下蹲, 直到大腿與小腿緊密貼合。 每次5分鐘。 注意蹲時要繃緊臀部, 防止左右擺動而使動作變形。
2、太極蹲雙腳併攏, 腳尖腳跟都要靠緊, 同時屈膝下蹲,
3、踮蹲抬起腳跟用前腳掌著地, 同時屈膝, 降低重心下蹲, 要將大腿小腿牢牢貼在一起。 保持半分鐘即可, 要避免受傷。
4、跟蹲後腳跟和足弓著地, 抬起前腳掌, 同時下蹲。 此動作難度較大, 半分鐘就足夠了, 避免堅持過久拉傷或抽筋。
5、弓箭蹲弓箭蹲是前四種蹲法的結合, 方法是讓一隻腳正常著地, 一隻腳呈踮蹲狀態, 下蹲時用踮蹲的那只腳承受力道, 可半分鐘換一次腳, 使左右下肢都得到鍛煉。
蹲式養生的動作要領
預備時兩手插腰、雙腳開立與肩等寬, 雙目平視, 然後松腰屈膝慢慢下蹲。 下蹲時腳跟離地, 重心落在前腳掌上, 上身儘量保持正直, 避免前傾, 同時口念“呵”字呼氣。
下蹲深淺程度要因人而異不可強求。 一般每天鍛煉1-2次, 每次下蹲36次。
蹲式養生的注意事項
別看下蹲動作很簡單, 做起來也有一定的講究, 否則會物極必反。 專家指出, 下蹲時, 最好不要深蹲, 也就是說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不要小於60度, 否則起身時很容易頭暈眼花。 做下蹲運動時, 動作不要過猛, 膝關節彎曲的角度可以由大到小, 循序漸進。 每天抽空蹲一蹲, 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鍛煉效果。 不過, 需要提醒的是, 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要謹慎嘗試下蹲運動。
在做蹲式養生方法時,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