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體質是什麼?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 體弱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衡。 寒體性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 導致陰陽失調。 具體表現:內臟下垂, 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 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 身體呈寒性。 那麼寒性體質應該如何進行檢查呢?
寒性體質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陽虛體質: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 陽氣有溫暖肢體。 臟腑的作用, 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 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 常見的有衛陽虛。 脾陽虛。 腎陽虛等。 陽虛主症為畏寒肢冷。 面色苔白。 大便溏薄。 小便清長。
血瘀體質:血瘀體質的人經脈的血液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 而停留於體內, 或血液運行不暢, 瘀積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器官之內, 從而出現一系列體質特點。
痰濕體質:亦稱為遲冷質, 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 這裡的“痰”並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 而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 是病理性的產物;痰濕體質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類型, 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 氣血津液運化失調, 易形成痰濕時, 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狀態為痰濕體質。
特稟體質:所謂特稟體質, 其實包涵兩個意思, 先天的、特殊的體質。 常指的是有一些先天性稟賦或者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的體質, 包括過敏體質、先天性畸形或生理性缺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