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 體弱的根本是陰陽失衡。 寒性體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 導致陰陽失調。 具體表現有:內臟下垂, 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 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 身體呈寒性。 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 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 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腹瀉等。 那麼, 應該怎樣改善寒性體質呢?下面有幾個治療方法介紹給大家。
日常飲食
1、因地制宜。 冬天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 而開著暖氣吃霜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
2、因人制宜。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 它們具有溫中, 補虛, 助陽、驅寒的作用, 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症狀。 另外, 適量食用辣味食物, 散寒且刺激內分泌, 尤其性腺;酸性食物, 收斂、生津益陰, 防止濕氣聚集體內。 當然, 寒性體質的人, 多吃一些芳香食物, 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 也是不錯的選擇, 可自行選配。
經絡保健
可自行按摩氣海、足三裡、湧泉等穴位, 或者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腎腧、命門等穴位。 溫熱刺激這些穴位起到驅寒溫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