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性肺炎是什麼, 小葉性肺炎是指肺小葉的炎症, 通常於肺泡內充滿由上皮組織、血漿與白細胞組成的卡他性炎症滲出物, 故又稱卡他性肺炎, 臨床上以出現弛張熱, 呼吸次數增多, 叩診有散在的局灶性濁音區和聽診有撚發音等為特徵, 多見於幼兒和老年人。
病因
小葉性肺炎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 常見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等。 這些細菌通常是口腔或上呼吸道內致病力較弱的常駐寄生菌, 往往在某些誘因影響下, 如患傳染病、營養不良、惡病質、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術後等,
臨床表現
小葉性肺炎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術後患者。 發病初期可有高熱、咳嗽、咳泡沐粘液痰, 體檢時兩肺有較廣泛的幹、濕性羅音。 發病後期, 由於大部分肺組織喪失呼吸功能, 則出現呼吸困難, 呼吸頻率加快, 體溫升高, 呈弛張熱。 脈搏隨著體溫的變化而改變, 病初稍強、以後變弱, 頻率增加, 可觀粘膜發紺。 肺部叩診, 當病灶位於肺的表面時, 可發現灶性濁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