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天氣冷了 別讓中風找上門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腦卒中俗稱中風, 已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秋冬季是腦中風高發期, 伴隨著溫度驟降, 近日腦出血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 天氣乾燥、溫度驟降,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保暖。

高血壓患者防中風

中風是一種以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損傷症狀和體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 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點, 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 秋冬季節是腦中風的高發季節, 秋末冬初天氣轉寒, 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 常導致交感神經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 血液迴圈的外周阻力加大, 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 引起血壓升高。 此時, 血小板也易於凝集而形成血栓, 因此極易導致中風的發生。

在腦中風高發的季節, 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注意。 氣溫驟降, 高血壓患者的顱下血管較脆弱, 一旦外周血管收縮, 就會誘發腦出血, 再加上天氣乾燥, 身體缺少水分, 也會導致腦梗塞。 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 保護外周血管, 同時還要及時監測血壓指數。 有時候有的高血壓病可能沒有明顯的身體反應, 所以必須根據血壓指數進行適當的藥物調整。

高血壓患者還應調整自己的情緒, 避免大喜大悲, 同時還要減少熬夜、飲酒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避免血管受到各種刺激而導致患者的血壓升高。

年輕人應重視“小中風”

不僅老年人要注意腦中風, 年輕人也要注意自己身體出現的短暫性腦缺血, 尤其是一些久坐、肥胖、極度缺乏運動和有酗酒抽煙等不良習慣者。

現在不少年輕人由於工作緊張, 久坐不動, 要謹防短暫性腦缺血。 短暫性腦缺血也稱“小中風”, 症狀主要表現為患者開始眼睛看東西會突然出現黑蒙, 或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 說話吐字不清或完全失語等。 一般發作時間不長, 雖可恢復正常, 但卻是發生完全性腦卒中的先兆和危險信號。

年輕人應適當地運動, 適時增添衣物, 身體肥胖者少吃油膩食物, 並對自己的血壓定期進行檢查。

中風要及時就醫

中風發作前往往有很多先兆,

如突發的單眼或雙眼看不清東西, 面部或單側肢體麻痹、無力, 吐字不清, 頭暈頭痛等症狀, 一旦發生上述先兆, 常預示著可能發生腦中風, 應及時就醫, 不可延誤。 由於中風先兆一般持續幾分鐘便消失, 極易被患者忽略。

人在坐著或站的情況下, 到腦部的供血要比躺著供血量明顯減少, 如果說平時就處於缺血狀態, 再加久坐缺少活動血流不通暢, 就會增加老年人中風的幾率。 中風發生後的3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時間, 對患者的康復會比較有利, 超過6小時, 患者的致殘幾率會增加, 家屬應及時將病患送往醫院, 不能耽誤患者的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