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活在姐姐“陰影”下的女孩

“我就知道你永遠是向著她說話的。 我討厭她, 討厭這個家!”我聲嘶力竭地向母親吼著。 “她是為你好啊, 你怎麼可以恨她呢?”母親的聲音顫抖著, 帶著哭腔。 “我不用她對我好, 她以為她是誰啊?你既然生了她, 幹嘛還生我?我知道我在這個家裡就是多餘的!”憤怒和委屈決堤般向外湧。 我恨恨地奪門而出。 那一刻, 我想讓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受夠了!
深秋的夜風夾著寒意吹過, 淚水流過的臉頰被刮得生疼。 我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 腳下的枯葉“沙沙”作響, 淩亂而孤寂。 手機鈴聲在空曠中顯得分外刺耳, 藍藍的螢幕上不停地閃現著老姐的名字。
果然, 母親在最無助的時候最先想到的還是她的大女兒, 這讓我更加失落和絕望。 我恨恨地掛斷了電話, 她的短信又席捲而來——“你快回來, 穿那麼少你想感冒呀?!”“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能不能給媽省點心?”……看著這樣的短信, 原本已平復的怨氣再一次被激起, 我感覺胸口快被撐炸了。 真受不了這個多事而霸道的姐姐!
我常常想, 如果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 我一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我有一個哥哥或弟弟, 我一定備受寵愛;就算有一個妹妹也好, 她一定接受我的指揮。 可我偏偏有一個姐姐、一個刁蠻而強勢的姐姐。
我和姐姐的不平等從我記事起就開始了。 她皮膚白皙、長相俊俏、嘴巴伶俐、人見人愛,
而我卻恰恰相反, 普通至極的長相再加上拙於表達的天性, 讓我註定是陪襯她那朵紅花的綠葉, 是翩翩起舞的白天鵝身旁的醜小鴨。
母親和姐姐一定不會知道, 16年前的那個夏天, 她們將一個7歲小女孩的自尊和自信撕得支離破碎。 此後的日子裡, 她們一次次的無心傷害, 讓我的心靈倍受打擊, 直到現在的脆弱不堪。
那一天是我的生日。 我和幾個小夥伴正在院子裡玩耍。 一位叔叔來了, 脖子上掛著一個照相機。 那時候相機還是個新鮮的玩意兒。 小朋友們都爭相跑過來看熱鬧。 叔叔說可以給我們拍張照片, 大家聽了開心極了。
我悄悄地數了一下小朋友, 加上姐姐一共8個人。 那時候, 我對“白雪公主”的故事最癡迷,
我多麼想在我生日這天做一回“白雪公主”。 當然, 若是我能戴上媽媽那頂蕾絲花邊涼帽就更好了。 可我知道媽媽不會允許的, 她總是怕我們把她那頂潔白的帽子弄髒了。
在叔叔給大家排隊的時候, 我繞過叔叔的手, 蹭到了隊伍的中間。 在我的想像中, 漂亮的白雪公主一定是被小矮人們簇擁著的。 可就在叔叔說“很好很好”即將按下快門的時候, 媽媽喊著“等一下”, 沖了出來, 手裡拿著那頂漂亮的蕾絲涼帽。 我的心激動地跳著, 等待著這頂帽子落到我的頭上。 可是媽媽的手繞過我的頭頂, 將帽子放在了姐姐的頭上, 又輕輕地幫她理了理辮子。 那一刻, 失落就像鋒利的尖刀, 將我幼小的心靈戳得千瘡百孔。
小朋友們都把目光聚集到了姐姐的身上,
有人喊道:“好漂亮啊, 像白雪公主一樣!”“和妹妹換一下, 站到中間來!”叔叔指揮著。 姐姐歡快地站到了我的位置上, 我則被灰溜溜地擠到了一旁。 照相機的快門“哢嚓”按下, 我再也控制不住委屈的淚水。 此後, 每每看到這張照片, 我的心都會溢滿委屈和怨恨。  
再後來, 我們隨爸爸調到另外一座城市, 加上奶奶, 全家5口人擠在一個很小的房間裡。 爸爸媽媽決定把我或者姐姐寄宿到當地的親戚家。 雖然我心裡一萬個不願意, 可這件事情還是落到了我的頭上。 我抽泣著問媽媽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姐姐。 媽媽堅決地說:“你姐姐比你能幹, 要留在家裡和我一起照顧奶奶。 你反正只會學習, 到親戚家什麼也不用管, 只要好好學習就是了。
”我極不情願地收拾著行李, 心一寸寸地涼下來。
我再回到家的時候, 已經快高考了。 家裡買了新房子, 他們把最明亮的房間給了我, 可我並不快樂。 沒考上大學的姐姐變得越來越蠻橫, 家裡的大事小事她都管, 我稍微做錯點什麼, 父母還沒說什麼, 她就開始指手畫腳地教訓我。 有一次, 我回家晚了, 一進門正和她撞了個對面。 她想必正要出去找我, 見我回來了, 劈頭蓋臉就給我一頓訓。 母親只是在中間打圓場, 並沒有批評她。 而且我發現, 在家裡, 父母親很多事情都要徵求她的意見, 他們卻從來不問我怎麼想。
前年, 姐姐開了一家飾品店, 生意很紅火, 家裡的條件因此也改善了很多。 父母對她似乎就更偏心了, 在他們眼裡,姐姐簡直是無所不能。而我大學畢業後,工資不夠自己花,媽媽還經常給我一些錢,但每次都不忘告訴我,這是姐姐貼補我的。 
有時候,我安靜下來想一想,姐姐也的確為我付出了很多,但我卻無法化解對她的怨恨。我不知道這堵冰冷冷的牆還要在我心中橫多久。
下一頁:心理點評${FDPageBreak}
心理點評: 
主人公對姐姐的反感,主要來源於她與姐姐“競爭”關係的失衡。心理學家認為,即使是親姐妹或者親兄弟,他們之間也是存在競爭關係的。這種競爭的產生最初是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對於小孩子來講,父母的愛不但能給予他們安全感,而且也是他們信心的重要來源。他們從父母的態度中,去判斷自己是否是受歡迎的、是否是可愛的。而任何一個孩子一旦擁有與他們分享父母愛的兄弟姐妹時,他們就會將對方當成參照物,去比較父母是不是更喜歡對方了,對方是不是比自己更能幹、更優秀,由此形成嫉妒。
對於主人公來講,由於父母沒有很好地協調好兩個女兒之間的關係,造成其中一方被忽視的失落心態。主人公一方面感到自己不如姐姐,另一方又對姐姐產生了嫉妒心理和敵意。因此,對於姐姐的行為她會“選擇性地消極關注”,即不能敏銳地感覺姐姐對自己的好,而對於姐姐對自己不好的地方卻特別關注,甚至主觀放大。
另外,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少,也讓主人公陷入了被動的角色中。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他(她)所承擔的責任多少,決定著他(她)的價值感,也決定著他(她)在所屬環境中的位置。一般來講,善於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更容易成為所屬環境的主導者。比如說主人公的姐姐,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她承擔了較多的家庭責任,對所屬環境形成了控制力。而相對來講,承擔責任較少的主人公則扮演了被控制的角色。
因此,要想拆掉橫在自己和姐姐之間的牆,主人公最關鍵的是能夠變被動者為主動者。要學會獨立,也要學會為家人付出。只有自己對主動者的角色有了真正的體驗時,才能化解對姐姐的怨恨,接納和理解姐姐。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在他們眼裡,姐姐簡直是無所不能。而我大學畢業後,工資不夠自己花,媽媽還經常給我一些錢,但每次都不忘告訴我,這是姐姐貼補我的。 
有時候,我安靜下來想一想,姐姐也的確為我付出了很多,但我卻無法化解對她的怨恨。我不知道這堵冰冷冷的牆還要在我心中橫多久。
下一頁:心理點評${FDPageBreak}
心理點評: 
主人公對姐姐的反感,主要來源於她與姐姐“競爭”關係的失衡。心理學家認為,即使是親姐妹或者親兄弟,他們之間也是存在競爭關係的。這種競爭的產生最初是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對於小孩子來講,父母的愛不但能給予他們安全感,而且也是他們信心的重要來源。他們從父母的態度中,去判斷自己是否是受歡迎的、是否是可愛的。而任何一個孩子一旦擁有與他們分享父母愛的兄弟姐妹時,他們就會將對方當成參照物,去比較父母是不是更喜歡對方了,對方是不是比自己更能幹、更優秀,由此形成嫉妒。
對於主人公來講,由於父母沒有很好地協調好兩個女兒之間的關係,造成其中一方被忽視的失落心態。主人公一方面感到自己不如姐姐,另一方又對姐姐產生了嫉妒心理和敵意。因此,對於姐姐的行為她會“選擇性地消極關注”,即不能敏銳地感覺姐姐對自己的好,而對於姐姐對自己不好的地方卻特別關注,甚至主觀放大。
另外,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少,也讓主人公陷入了被動的角色中。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他(她)所承擔的責任多少,決定著他(她)的價值感,也決定著他(她)在所屬環境中的位置。一般來講,善於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更容易成為所屬環境的主導者。比如說主人公的姐姐,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她承擔了較多的家庭責任,對所屬環境形成了控制力。而相對來講,承擔責任較少的主人公則扮演了被控制的角色。
因此,要想拆掉橫在自己和姐姐之間的牆,主人公最關鍵的是能夠變被動者為主動者。要學會獨立,也要學會為家人付出。只有自己對主動者的角色有了真正的體驗時,才能化解對姐姐的怨恨,接納和理解姐姐。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