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今年中旬給“職業安全衛生法”增加了防過勞條款, 但過勞問題仍然頻頻引發關注。
據臺灣《聯合報》12日報導, 臺灣大學附屬醫院今年陸續針對300名院內45歲以上主治醫師與一級主管進行體檢, 結果竟發現12名醫師罹患肺癌, 2名醫師罹患乳癌, 患癌率達4%。 所幸多名醫師均為一期肺癌, 腫瘤大小在2釐米以下, 只需手術切除, 無需化療。
另外, 還有幾名台大醫師經檢查後, 發現罹患冠狀動脈硬化, 院方也已為他們做了心導管術置放心臟支架, 預防“又有台大醫師倒下來”。 台大醫生因為過勞猝死或出意外的新聞這兩年時有發生。
以台大醫院醫師數與臺灣普通人相比, 其患癌率高了8倍。 其中有人並沒有抽煙習慣, 也沒有家族病史情況, 但仍檢出肺癌症狀, 因此也有專家分析, 可能是因為患癌的外科醫師長期處於高壓, 加上醫院環境不佳等, 才會引發細胞病變。
“不要再跟我們說, 護理人員就是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了。 ”一群護理人員9日走上臺北街頭, 高舉標語抗議血汗醫院。 嘉義一家醫院22歲的護理人員陳怡君, 去年在家燒炭自殺。 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質疑, 這是院方苛刻合約給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過大壓力所致。
普遍超時工作引關注
去年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特別報導了臺灣勞工超時工作的拼勁。 報導指出, 臺灣人每年平均工作2200小時, 比日本、美國多出20%, 和德國相比更高出35%。 報導說, 臺灣人一向工作勤勞, 但官方直到最近才承認過勞問題的存在, 並試圖加以改善。
今年6月, 台當局“立法院”通過“勞工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 增訂“防過勞條款”。 這一條款旨在保障勞工權益, 規範輪班、夜間工作或長時間工作等情形;適用範圍從現行670萬人擴大到所有行業, 共1067萬人。
“防過勞條款”要求雇主對輪班、長時間工作的勞工採取預防過勞措施, 違者將被罰3萬元到15萬元新臺幣;若導致勞工出現職業病, 最高可處雇主30萬元新臺幣罰款。 另外, 懷孕或產後未滿1年的女性也不得從事危險或有害的工作。
根據臺灣“勞委會”歷時3年的調查發現, 最容易因職業過勞(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風險最高的是支援服務業, 也就是保安、人力派遣、清潔服務、汽車租賃等行業, 其次是運輸及倉儲業, 第三則是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調查報告指出, 最容易造成過勞死的原因, 在於日夜顛倒不規律的生活以及超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