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工作通常都是枯燥無趣且重複的, 愛職場奮鬥的人們對工作失去了熱情, 對未來沒有目標的時候, 就容易感到空虛。 而空虛是職場上的“惡魔”, 它會不斷地腐蝕人們的靈魂。
一個年輕的職員和我這樣談到:“每天, 我照常地工作、生活, 可總覺得心裡好像有點不對勁, 似乎我不知道為什麼工作、為什麼生活, 常常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 ”他不無困惑地說:“看看其他同事, 工作總是充滿熱情;玩也玩得瀟灑。 而我感覺什麼都無聊, 什麼都沒意思。 這種情緒讓我整天百無聊賴、心緒懶散、寂寞惆帳卻又不知該怎樣解脫。
這位職員提出的問題恰似一片陰雲籠罩在一些年輕人的心頭,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虛”。 在很多年輕人的印象裡, 它往往與“寂寞”“孤獨”等詞是通用的, 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是有所不同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寂寞”、“孤獨”對於人並不總是消極的, 有時甚至標誌著一個人獨具個性。 而“空虛”卻只能消磨人的鬥志, 侵蝕人的靈魂, 使人的生命毫無價值。
空虛是一種內心體驗
每當我們聽到一些人說著諸如“唉, 真沒勁”、“唉, 這個世道我算看透了”之類的口頭禪時, 我們就說他是個心靈空虛的人。 但實際上, 真正空虛的感覺往往只能意會, 無法言傳, 只有空虛者自己才能真切地體驗到,
${FDPageBreak}
空虛是隨時可以產生的
留意一下周圍, 有的中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的班集體, 因沒有及時地被接受, 就會產生不被理解、無所依託的感覺;有的中學生由於學習差、紀律不好、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有的中學生被沉重的學習負擔所束縛, 就會覺得中學生活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詩情畫意……這些時候, 空虛都可能會乘虛而入。 如果你正好是個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人, 就更容易被空虛所征服。
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
1、面對空虛, 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
俗話說“治病先治本”。 因為空虛的產生主要源於對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 所以樹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成為消除空虛的最有力的武器。 當然, 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2、面對空虛, 還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
我們常說, 生活是美好的, 就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它。 一樣的藍天白雲, 一樣的高山大海, 你可以積極地去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或者認認真真地學點本領, 幫他人做點好事, 也能對自己的成功頗感得意, 從他人的感謝中得到歡愉。 當你用有意義的事去培養你對生活的熱情, 去填補你生活中的空白時, 你哪還有心情和閒暇去空虛呢?
3、面對空虛, 還要積極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有時候, 人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 但由於心理素質不同, 有人遇到一點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輕易為空虛所困擾, 有人卻能面對困難毫不畏縮而始終愉快充實。
職場人士要認清空虛的危害, 積極調節自己的心理, 做個快樂、充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