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人別讓空虛感腐蝕心靈

職場上的工作通常都是枯燥無趣且重複的, 愛職場奮鬥的人們對工作失去了熱情, 對未來沒有目標的時候, 就容易感到空虛。 而空虛是職場上的“惡魔”, 它會不斷地腐蝕人們的靈魂。

一個年輕的職員和我這樣談到:“每天, 我照常地工作、生活, 可總覺得心裡好像有點不對勁, 似乎我不知道為什麼工作、為什麼生活, 常常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 ”他不無困惑地說:“看看其他同事, 工作總是充滿熱情;玩也玩得瀟灑。 而我感覺什麼都無聊, 什麼都沒意思。 這種情緒讓我整天百無聊賴、心緒懶散、寂寞惆帳卻又不知該怎樣解脫。

怎麼別人就能過得那麼充實而我自己就那麼空虛呢?”

這位職員提出的問題恰似一片陰雲籠罩在一些年輕人的心頭,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虛”。 在很多年輕人的印象裡, 它往往與“寂寞”“孤獨”等詞是通用的, 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是有所不同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寂寞”、“孤獨”對於人並不總是消極的, 有時甚至標誌著一個人獨具個性。 而“空虛”卻只能消磨人的鬥志, 侵蝕人的靈魂, 使人的生命毫無價值。

空虛是一種內心體驗

每當我們聽到一些人說著諸如“唉, 真沒勁”、“唉, 這個世道我算看透了”之類的口頭禪時, 我們就說他是個心靈空虛的人。 但實際上, 真正空虛的感覺往往只能意會, 無法言傳, 只有空虛者自己才能真切地體驗到,

他人是難以深入體驗的。 所以, 這使得感覺空虛的人不太容易實現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 如果自己再不積極努力的話, 只會越來越緊地被空虛所包圍。

${FDPageBreak}

空虛是隨時可以產生的

留意一下周圍, 有的中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的班集體, 因沒有及時地被接受, 就會產生不被理解、無所依託的感覺;有的中學生由於學習差、紀律不好、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有的中學生被沉重的學習負擔所束縛, 就會覺得中學生活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詩情畫意……這些時候, 空虛都可能會乘虛而入。 如果你正好是個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人, 就更容易被空虛所征服。

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

這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被空虛所乘機侵襲的人, 無一例外地是那些對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 對生命的意義沒有正確認識的人。 他們或是消極失望, 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生活, 或是毫無朝氣, 遇人遇事便搖頭。 為了擺脫空虛, 他們或抽煙喝酒, 打架鬥毆, 或無目的地遊蕩、閒逛, 耽於某種遊戲, 之後卻仍是一片茫然, 無謂地消磨了大好時光。 空虛帶給人的,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職場人士要怎樣擺脫空虛?

1、面對空虛, 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

俗話說“治病先治本”。 因為空虛的產生主要源於對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 所以樹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成為消除空虛的最有力的武器。 當然, 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當你堅定地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進時, 空虛就會悄悄地離你而去。

2、面對空虛, 還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

我們常說, 生活是美好的, 就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它。 一樣的藍天白雲, 一樣的高山大海, 你可以積極地去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或者認認真真地學點本領, 幫他人做點好事, 也能對自己的成功頗感得意, 從他人的感謝中得到歡愉。 當你用有意義的事去培養你對生活的熱情, 去填補你生活中的空白時, 你哪還有心情和閒暇去空虛呢?

3、面對空虛, 還要積極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有時候, 人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 但由於心理素質不同, 有人遇到一點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輕易為空虛所困擾, 有人卻能面對困難毫不畏縮而始終愉快充實。

因此, 有意識地加強自我心理素質的訓練, 就能夠將空虛及時地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給它以進一步侵襲的機會。

職場人士要認清空虛的危害, 積極調節自己的心理, 做個快樂、充實的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