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如何做一名好職員, 婚姻中如何做一名好伴侶, 學校中如何做一名受歡迎的好學生……這些都是年輕人最盼望得到的答案, 而這些問題最終歸結在一起, 其實都說明在如何處理關係問題上年輕人感到棘手。
“媽, 一會兒有老同學聚會, 晚上不回家吃啦, 您們老兩口自己吃吧。 ”這是許萍萍婚前向父母報備不回家吃飯時經常使用的一句話, 打電話的時間也剛剛好, 總是在媽媽熱騰騰的飯即將出鍋的時候。 對於父母而言, 女兒的這種行為早已習以為常, 默默接受, 並無更多埋怨。 “媽, 我們晚上有聚餐,
小劉是個獨生子, 研究生畢業後在銀行上班, 工作雖輕鬆自如, 但與領導、同事的關係卻總難順暢。 朋友說他心直口快, 性格直率, 但這些“優點”卻在工作第一周就把領導和同事得罪了。 總結會議上, 領導讓新入職的員工談談心得。 小劉開口就是:“我覺得咱們行裡各部門的工作方式存在以下不科學的地方……”頓時會場一片沉默。
很多前來諮詢的年輕人愛恨分明又毫無心機, 敢愛敢恨追求自我;他們破壞60、70後的大人們早已定下的社會規矩, 總在受挫, 追求“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但總是被客觀現實打破……成長過程中的80後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由一股股“社會關係”編織的大網, 每個人都在劫難逃, 讓很多年輕人高喊:“最愁的就是搞不好這其中的各種關係!”
80、90後為何成了“人際低能兒”
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 8090後開始變得手足無措, 這種困惑與糾結的心態在職場中尤為明顯。
所有的心理困惑歸根結底是關係問題。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裡沒有關係將無法生存, 從生到死都離不開各種社會關係,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社會關係才能更好的生存, 為什麼這麼多人有困惑, 是因為這些年輕人為人際關係感到了恐慌。
80、90後發愁處關係, 擔心處理不好各種關係問題與這些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首先是家族觀念逐漸淡化, 以前那種表叔表嬸親朋大聚會的場面在很多80、90後中已經成為記憶, 在很多零零後中甚至沒有經歷過家族聚會,
搞好關係關鍵在於換位思考
人們常說80、90後是容易焦慮的一代, 財富焦慮、育兒焦慮、婚姻焦慮……任何一個領域都能找到引發焦慮的引線,
針對這樣的困惑, 年輕人學會換位思考。 他說, 人們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觀察問題, 自己的利益, 自己的願望, 自己的情緒, 自己的一廂情願, 從上述角度觀察事物, 常常很難理解他人。 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切雙邊的、多邊的人際關係衝突幾乎都是這樣的起因。 只要學會站在對面的窗前看看前方就會發現, 衝突的雙方都是不理解對方。 那麼, 想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雙邊關係, 最大的飛躍就是改變從我出發的單向觀察與思維。 要善於從對方的角度觀察事物。 在此基礎上, 善解他人之意。 以此處理雙邊關係, 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會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就沒有別開生面的新人際關係。
自信是提高人際關係的關鍵,對於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80、90後們,適當的提高個人的自信心,放下不必要的心理防線和包袱,加強溝通,主動出擊,不做社交關係中的隱形人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年輕人應該學會察言觀色,當遇到與自己想法不同之處時,不要覺得它不順眼,更不要討厭和嫌棄別人,還要學會包容和容忍相互間的性格差別。專家還提醒,處理人際關係往往從一個人兒時起就應開始有意識培養,作為80後新銳父母而言,有意識培養好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往往也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處理人際關係範本的關鍵所在。
不會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就沒有別開生面的新人際關係。自信是提高人際關係的關鍵,對於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80、90後們,適當的提高個人的自信心,放下不必要的心理防線和包袱,加強溝通,主動出擊,不做社交關係中的隱形人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年輕人應該學會察言觀色,當遇到與自己想法不同之處時,不要覺得它不順眼,更不要討厭和嫌棄別人,還要學會包容和容忍相互間的性格差別。專家還提醒,處理人際關係往往從一個人兒時起就應開始有意識培養,作為80後新銳父母而言,有意識培養好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往往也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處理人際關係範本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