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某些地方聽人說過——不記得是哪裡了, 不過也沒關係——有人說他們寧願獨自一人也不願意要那些讓他們感到孤獨的朋友。 這句話被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過。 不知為什麼, 當我把自己的網路社交生活和線下生活比較時, 發現這句話深深地纏繞在我的腦海中。
意識
社交網路讓我們感到孤獨, 我也不是第一個意識到這一點的人。 不過今天這個時代不同以往, 社交網路已經延伸到每個角落, 有圖片社交, 視頻社交, 140字元的Twitter, 商業社交網路, 美食……寵物……
我用過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還有很多其它的社交網路, 在這些網路的創始初期我就成為了它們的用戶,
社會焦慮症
我的情況是, 我很確定自己有社會焦慮證, 不是生來如此, 而是那些社交網路的原因。 我突然意識到, 自己如此在乎別人在想什麼做什麼, 想成為群體的一份子, 以至於即使自己已經有事可做卻仍然感到與群體脫離。 它像瘟疫一樣纏繞著我——當然, 是第一世界的瘟疫——從我記得的開始, 我一直無法抗拒,
社交網路對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就是噩夢。 我從來不會拒絕加朋友的請求。 我希望自己是每一個聊天室的參與者, 而要是我發佈的消息沒有得到每一個“朋友”的喜歡或轉發, 我就會覺得難受。
諷刺
可能有點誇張, 需要澄清一下, 我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查看社交網路。 我有工作、愛好、家庭和很多其它事情可做, 而在一天的事情結束後, 我也不會被社交網路所擾。
我的意思是, 查看社交網路對我而言是一件緊張而焦慮的事。 我立刻就會感到除了我之外每個人都過著很好的生活, 他們都在和出色的一人一起享用美妙的晚餐。 更讓我不舒服的是, 為什麼我沒被邀請?
一句話, 網路社交, 即便在和世界上最美的人共進晚餐時查看它, 也會讓我感到孤獨。 這是一種我, 估計還有很多其他人, 都在面對的一種奇怪的諷刺。
因為我們都還在使用社交網路。 我們癡迷於比較自己所做的和別人做的事情。
別人
可是每當我們發佈的消息得到轉發、喜歡或是一顆紅心時都會欣喜若狂。 儘管嘲笑我的著迷, 我肯定不會離開數字世界的。
甚至於像著名的SNL主持人Alec Baldwin也會陷入Twitter無法自拔, 即便這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
我遇到過很多人, 他們拒絕Facebook、Twitter和其它的社交網路, 告訴我他們對此感到很高興。 不過我敢打賭他們偶爾還是會偷偷看一眼社交網路的, 他們只是想表現的很堅決的樣子。
網路社交讓我們可以和那些不在身邊的人進行社交。 它讓我們得到自我肯定。 我們已經知道真實的朋友喜歡我們了, 可還是想知道更多人的意見, 這是多麼悲催啊?
天性
所有這些其實都不是新鮮事——人類, 做為社交物種, 總是會希望從別人的認可中建立自信, 通過別人的支援和自己的社交網路來感受一點虛名和力量。 顯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著迷於社交網路, 只有我這樣的怪胎才會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不過我顯然也不是唯一的。
譯者:本文作者是癮科技的專欄作家 Joshua Fruhl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