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我們國家就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養生之道, 但其根本原則都是相通的, 就是平衡、天人合一, 使人與自然萬物平衡, 也要溝通人事, 使人與人平衡, 更重要的是溝通身心, 讓身與心保持平衡。 當人的身心平衡時, 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處於平衡穩定狀態, 極大的降低了疾病的發生概率, 促進健康長久;反之, 當人的心情抑鬱、低落時, 他的身體也會處於紊亂的狀態。
據有關部門統計, 目前我國有三億人為睡眠障礙患者。 睡眠品質不佳的人有五億。 一位長期關注失眠問題的神經內科專家表示:約有80%以上的失眠是由於心理、精神上的壓力引發的。
我們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 睡眠品質與入睡前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 特別是一個人患有睡眠障礙的情況下, 請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有助於幫助你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 現實際遇也將隨之發生轉變。 痛苦疲憊的一天也可能成為令人愉悅的一天, 當夜幕即將降臨的時候, 你將會獲得最安然的感覺。
現代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以及競爭當中, 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 轉型期的種種現象更容易誘發人的心理天平出現傾斜, 合理掌控情緒非常重要。 儘管你的情緒不一定時時刻刻都受理智的控制, 但是我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代替失望、恐懼、怨恨等負面的情緒。
反復練習掌控自己的情緒, 也是提高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心靈環境的佳法。 佛蘭克林曾經羅列過十三種必備的修養, 它們不僅利於睡眠, 而且有利於增強自身的身心健康, 它們是:
1.節制。 飯不可過飽, 飲酒須有度
2.慎言。 不要妄言, 也不要說惡毒的話。
3.規律。
4.決心。 有了決心才有勇氣。
5.節儉。 有節儉方有節制, 有節制修養才能提高。
6.勤勞。 不浪費時間才會快樂。
7.誠實。 不欺人, 而心寬。
8.公正。 公正是生活安寧之本。
9.適度。 物極必反, 不可過。
10.乾淨。 環境美化, 心靈美好。
11.鎮定。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12.操守。 清心寡欲方能養氣。
13.虛心。 越寬廣越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