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怎樣控制飲食?

1. 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吃東西

嬰兒吃東西是因為他們感覺饑餓, 而且在吃飽後就會停下來。 但是, 通常父母卻習慣把嬰兒哭泣的原因歸結為他餓了, 需要吃東西。 所以當小孩摔跤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或是表現不錯時(比如考試取得好成績), 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一些好吃的零食來作為鼓勵, 而這時吃東西的習慣把“餓”這個基本的生理需要歪曲了。 食物自然而然成了一種安慰品, 一種良好表現的獎勵。 久而久之, 對於成人來說, 在感覺有壓力的時候、無聊的時候、高興的時候, 不管自己是不是餓, 都會潛意識地想吃東西。

儘管身體的這種行為我們很難改變, 但是當你意識到了這一點, 相信下次你會三思而後“食”的。

2. 瞭解自己暴飲暴食的動機。

將自己一周計畫外的飲食都記錄下來, 看看自己在辦公室、電視機前、看雜誌時都吃了些什麼。 然後把你的記錄分成四欄:

A.時間, 記錄什麼時間你最想吃東西。 許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特別想吃東西。 比如在下班前、上床睡覺前等。

B.地點和人。 記錄下在哪兒、習慣和誰一塊吃東西。 比如當你不開心的時候, 是不是習慣站在冰箱旁邊吃東西;在和朋友通完電話以後, 你會不會自然地拿起一包薯片。

C.記錄你吃的食物和數量。

D.情緒一欄記錄下自己的感覺。 假如你說不出自己的感覺,

那就回憶一下你在著急吃東西之前的想法或者發生了什麼事情, 是不是因為一個電話或者電視裡的一首歌改變了你的心情等等, 把這些都歸結到情緒一欄中。 然後再利用這些資訊, 歸納出容易使你暴飲暴食的地點和環境, 下次再遇到相同的情況時, 你就會有所準備。 當然, 這需要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當你在辦公室裡, 原本環境就很緊張, 卻又容易接觸到同事的糖果, 所以當你認識到了這一點, 以後就儘量不要去擺滿糖果的同事的辦公桌前, 可以在貼紙上畫一個糖果, 貼在自己的電腦旁, 提醒自己不要無意地吃糖果。

3. 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你需要做的是從你的日記中挑出暴飲暴食的那天的記錄,

再在日記的空白處做個專欄:將自己當時的想法都寫進去, 試著提醒自己要注意每件事的結果。 時間長了, 思想自然就會變的理性、平靜, 一些消極的情緒就會減少, 當然吃東西的衝動也會隨著變小。

4. 不要用食物來使自己平靜。

有一些小的活動, 也能讓你感到輕鬆和舒服, 吃東西並不是唯一的辦法。 比如擦亮自己的指甲、讀幾行小詩等, 只要每天計劃性的做一兩件事, 就可以緩解由壓力導致的暴飲暴食了。

5. 儘量避免暴飲暴食並不代表刻意節食。

從容地享受美食其實是件令人嚮往的事情, 按照下面建議飲食不僅可以讓你盡情享用美食, 而且還不會增加體重。

a) 計畫自己的飲食。 想想你多久吃一些特別的食物。

也許你會吃驚的發現, 一些你嚮往已久的美食並不是經常能吃到的, 所以在吃這樣的食物時要盡情享用。

b) 計算熱量。 將經常吃的東西的熱量標出來, 在吃的時候先將這些食物的熱量對比, 儘量選擇熱量低的食物。

c) 吃東西時儘量有一些間隔時間, 另外, 最好在肚子飽的時候吃東西。 餓的時候吃東西, 大腦會促使你吃得很飽。 因為大腦接收胃部已經飽了的信號需要大概半個小時, 而在這個時間裡, 你可能多吃了上百卡的熱量。 另外, 英國的人體學專家發現, 在餐後15分鐘, 人體對食物的渴望會迅速降低, 不管你是否真的吃飽了, 都會感覺對於繼續吃下去沒有多大興趣。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吃飯的時候被打斷了,

就很難再吃下去的原因。 另外, 科學證明餐後再吃甜點是很明智的, 至少可以控制情緒化飲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