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認為腦內小動脈的狹窄是由於從硬化的動脈內膜或心臟內膜上脫落的破碎小塊物或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斑脫落隨血流到腦內小動脈或腦動脈本身硬化後所引起。 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就會再發甚至完全堵塞該動脈而引起大中風。 因此其治療不僅是治療本病, 而且對於預防大中風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
預防方法:
應調整血壓, 改善心功能, 保持有效血液迴圈, 糾正血液流變異常, 避免頸部過度屈伸活動。
阿司匹林被認為是目前有效的抗血小板藥, 對該病的預防有效;潘生丁可與阿司匹林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等作用,
患有高血壓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 在用降壓藥時, 切不可使用強力降壓藥使血壓急劇降低。 頸椎病骨質增生壓迫或刺激椎動脈時, 可行頸椎融合術或骨刺切除術。
對已發病的患者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1 藥物治療:阿司匹林 75-100毫克/天 晚餐後服用。 肝素 100毫克加入生理鹽500ml水中靜脈滴注, 快速達到肝素化。 以後再用50mg持續。 (注意滴速)一周後可服用華法林維持。 如果近期發作頻繁, 需加用腦保護治療。
2 手術治療:病人證實是由於血管狹窄引起, 可以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血管成形術及血管內支架植入也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