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在皮膚出現傷口或破損後, 常塗用“消毒藥水”, 如紫藥水、雙氧水、硼酸水、肥皂水、食鹽水等, 以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消毒藥水”有的根本沒有消毒作用, 有的作用不大但弊端不小。 下面, 我們給大家介紹幾種消毒藥水的作用和功效, 供大家參考。
日常使用5種各有千秋
1.紫藥水 即2%的甲紫溶液, 甲紫又稱龍膽紫。 此溶液有加快傷口結痂和癒合的作用, 常用於淺表皮膚、黏膜感染。
注意事項:①該溶液不宜用在黏膜或開放創面, 尤其是大創面, 因刺激較大, 可誘發皮膚癌;②不宜用於面部皮膚,
2.雙氧水 即過氧化氫, 具有消毒殺菌作用。
注意事項:①使用濃度為3%, 濃度大, 易灼傷患處皮膚;②用於已有一定感染的淺表局部傷口處時, 其血液、膿液等易降低其殺菌力;③性質不穩定, 存放時間不長, 易失效。
3.食鹽水 只有清潔傷口的作用, 本身並無消毒作用。
注意事項:沖洗後, 應塗一些常用外用消毒藥, 如2%碘酒或75%酒精等, 以有效去除細菌, 預防傷口感染。
4.肥皂水 肥皂水具有特異的消毒作用。
注意事項:①20%肥皂水可用作被狗咬後的傷口緊急消毒, 有一定中和、沖洗和滅活狂犬病病毒的作用;②蚊蟲叮咬後, 如果用肥皂水清洗可起止癢和減輕局部症狀的作用。
5.硼酸水 3%的硼酸溶液有清洗、收斂和抑菌作用,
注意事項:①不要大量和長期外用, 勿用於嬰幼兒或眼睛等部位;②注意使用濃度, 濃度過高有刺激作用。
沖洗皮膚傷口的簡易辦法:
可在100毫升涼開水中加入1克食用鹽, 配成1%濃度鹽水。 若能用0.9%的生理鹽水沖洗, 那是最理想的。 因為1%濃度左右的鹽水和人體血液中氯化鈉濃度一樣,對傷口沒有刺激, 不會導致人體細胞吸水爆裂或失水皺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