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費城舉辦的一個學術大學上, 有一些關於心理問題的有趣討論。 專家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即談到老年男性, 人們的話題集中在消沉、輕生、幻滅上面;相反, 談到老年女性, 大家則討論著快樂和夢想成真的故事。 這表明, 老年男性與老年女性有著不同的問題和需要, 應區別對待。
張大爺是位退休幹部。 沒退休之前, 他是位和謁的老人, 很少對老伴和兒女們發脾氣。 但自從退休後, 他的脾氣慢慢發生了變化, 經常在家中坐立不安, 顯得很焦慮。 兒女們和老伴一句話不對, 就會招致他大發雷霆。 他們都很納悶,
據香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 香港老年男性與老年女性相比, 往往更加容易產生孤獨感, 出現抑鬱、易怒、偏執、輕生等心理症狀。 而老年女性與配偶在一起生活, 上述問題明顯少得多。 所以, 如果老年男性出現了心理問題, 必須與老年女性區別對待, 而且應更重視老年男性的心理大學。 為什麼老年男性容易出現更多、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 社會角色的變化給老年男性大學來的衝擊和體驗更加強烈。 相反, 女性在這方面的變化不大, 她們只是減少了一種社會角色, 在家庭中的角色基本沒有改變。
其次, 過強的自尊心和“面子”心理, 導致老年男性心理容易出現問題。 如果心中的苦悶長期鬱積,
那麼, 老年男性應怎樣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擺脫這種困境?第一, 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變化, 以積極的心態認識人的老齡化, 重新認識自己。 第二, 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經常採用與他人交談、傾訴的方式來進行適當的心理宣洩。 第三, 通過培養生活情趣, 多接受積極良好的刺激, 來保持大學的心態。
兒女們要學會關心老人, 應當經常通過寫信、打電話、面對面的交談等方式與自己的父親進行溝通和交流。 老伴也要常關心、愛護自己的配偶, 共同創造出美麗的“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