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養生諺語, 而且就走路本身來說就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運動。 但是“飯後百步走”不能想當然, 不能想怎麼走就怎麼走, 醫學專家指出, 飯後怎麼走、走多久, 都有很多講究, 若方法不對, 不僅達不到健身養生目的, 反而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甚至有一些人壓根就不適合飯後立即走動, 需要休息會兒再散步。 此外, 在”飯後百步走“的具體含義上我們也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 “飯後百步走”的真正意思是“飯後擺步走”!
“飯後百步走”的真正含義
一直以來,
而"飯後"指的是一日三餐的哪一頓呢?早飯後要去上班工作, 午飯後也要參加必要的活動, 而晚飯後, 晚飯後半小時慢步走, 輕輕鬆松, 對身體大有好處, 這才是"飯後百步走, 能活九十九"的真正含義。
飯後應該什麼時候走, 怎麼走, 走多少?
飯後應什麼時候走?
一般來說, 放下筷子就走的習慣並不可取。 因為,
因此, 專家建議, 飯後休息30分鐘左右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如果想鍛煉, 最好在飯後做一些輕微的運動, 不然會造成腹脹、積氣、結腸綜合征。
飯後應該怎麼走?
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 運動量太大, 會增加肌肉組織的血液迴圈, 血液就被分流到身體其他地方, 結果影響了營養成分的吸收。 正確的走法可以用"閒庭信步"來形容。
如果百步之內必須上下樓梯, 或是小跑過馬路, 就不如先在原地走走。 比較劇烈的活動最好等到飯後一個半小時再進行。
飯後應該走多少?
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 飯後走動的時間可以從15~30分鐘之間選擇。 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可以多走一些。
飯後散步和體育鍛煉不同, 它可以給人帶來輕鬆愉快的心情和適當的胃腸保健, 是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
哪些人不適合飯後百步走?
飯後散步雖然有種種好處, 但對有些人來說卻不完全適合。 像老人退休後, 生活悠閒, 每天晚飯後立刻去跳舞或走路。 但一段時間後, 就發現胃部脹悶, 輕微疼痛, 食欲也下降不少。 到醫院一檢查, 原來是胃下垂。
此外, 還有幾類人也不適合飯後立刻散步:
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 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 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 每次半小時, 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 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
患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 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 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 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貧血、低血壓的人。 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 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 出現頭昏、目眩, 甚至昏厥。 一般來說, 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小貼士:飯後拍打散步 舒筋活絡消疲勞
不少人喜歡一邊拍手或用手拍打身體的某些部位, 一邊散步的。 特別是對於每天坐在辦公室, 筋骨都不舒展的上班族,應該趁晚飯後散步這個機會讓全身都得到鍛煉,雙手前後甩動來拍打軀幹以及手臂,可以幫助氣血活絡,避免久坐帶來的各種害處。拍打散步是一種傳統保健方法,有舒筋活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之功。就是在散步時利用兩臂自然擺動,手臂拍打肩、胸、腹、腰、背等各部位,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筋骨都不舒展的上班族,應該趁晚飯後散步這個機會讓全身都得到鍛煉,雙手前後甩動來拍打軀幹以及手臂,可以幫助氣血活絡,避免久坐帶來的各種害處。拍打散步是一種傳統保健方法,有舒筋活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之功。就是在散步時利用兩臂自然擺動,手臂拍打肩、胸、腹、腰、背等各部位,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