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 一個雞蛋重約50克, 含蛋白質7克、脂肪6克、產生熱能82千卡。 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 利用率高達98%以上, 營養價值很高。 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 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 還含有其他許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小兒、老人、產婦以及肝炎、結核、貧血患者、手術後恢復期病人的良好補品。
雞蛋雖好, 但在吃的數量上還應講究科學
據近期調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職工中, 有些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青年人, 為增加營養,
首先, 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 吃雞蛋過多, 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 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以產婦為例, 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 10個雞蛋約含2500毫克膽固醇。 這個量, 是正常攝入量的近10倍。 加之, 雞蛋中富含的脂肪屬飽和脂肪酸, 攝入過多, 必然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 並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其次, 多吃雞蛋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 婦女產後在哺乳期間,
多吃雞蛋還會造成體內營養素的不平衡, 從而影響健康。 我們的日常膳食是由多種食物組成的, 合理的平衡膳食, 要求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 並要求各種營養素在膳食中都應有適當的比例。 因為, 各種營養素在體內是互相協調、互相制約而發揮作用的。
雞蛋如何吃最有營養
帶殼水煮蛋
雞蛋應該冷水下鍋, 慢火升溫, 沸騰後微火煮3分鐘, 停火後再浸泡5分鐘。 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 蛋黃凝固又不老, 蛋白變性程度最佳, 也最容易消化。 而煮沸時間超過10分鐘的雞蛋, 不但口感變老, 維生素損失大, 蛋白質也會變得難消化。
煮荷包蛋
水沸時打入雞蛋, 轉至小火煨熟。 鹹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番茄、青菜等, 甜味的還可以加上酒釀、紅棗、枸杞等配料。 煮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可參考帶殼水煮蛋。
煎荷包蛋
最好用小火, 油也要少。 有的人喜歡把蛋清煎得焦脆, 這樣不但會損失營養, 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 最好只煎一面, 蛋清凝固即可。
雞蛋羹
不要在攪拌雞蛋的時候放入油或鹽, 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 蒸出來的蛋羹又粗又硬。 也不要用力攪拌, 略攪幾下, 保證攪均勻就上鍋蒸。 另外, 蒸蛋羹時加入少許牛奶, 能讓其口感更滑嫩, 營養含量也更高。
攤雞蛋
用油要少, 最好用中火。 蛋餅如果攤厚一點, 更有利於保存營養。
炒雞蛋
最好用中火, 忌用大火, 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 還會讓雞蛋變硬。 但火太小了也不行, 因為時間長了水分丟失多, 攤出的雞蛋發幹, 會影響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