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

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 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特徵, 血液回流障礙的程度與血栓發生的部位、範圍有密切關係。 不同部位的DVT臨床表現各有不同。

(一)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

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是血栓局限于屈肌靜脈竇內。 通常小腿肌肉靜脈竇的血液向心回流, 主要依靠小腿肌肉的“泵”的作用, 在小腿肌肉活動明顯減少時, 血液流速變慢, 肌肉靜脈竇血液淤滯, 易成血栓。 另外, 小腿直接鈍性外傷也是造成本病的常見原因之一。 因為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不影響小腿血液回流,

所以臨床表現較隱匿, 往往被忽視。 病人只是感覺小腿後肌群有飽脹感, 小腿肌群中可有深壓痛, Homan征陽性。 病情進展, 可累及小腿主幹靜脈。

(二)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小腿部位深靜脈主幹血栓形成, 包括胭靜脈、脛靜脈和腓靜脈。 其中部分是由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蔓延而致, 一部分突然發病。

臨床特點是:突然小腿如物敲擊, 出現疼痛, 行走時症狀加重, 患肢足部不能著地平踏。 踝部明顯腫脹, 踝周正常凹陷消失。 若胭靜脈血栓形成, 則小腿腫脹明顯, 胭窩可有壓痛。 脛、腓靜脈血栓形成, 腫脹僅局限于踝關節周圍, Homan征陽性, Neuhof征陽性。

以上兩型統稱為下肢DVT的周圍型。

(三)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中央型)

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是髂總靜脈、髂外和髂內靜脈及股靜脈血栓形成的總稱。

血栓起源於髂、股靜脈, 因髂、股靜脈為下肢靜脈血流惟一的主幹通絡, 所以此類發病急, 症狀重, 患者多表現為先有腹股溝以下迅速脹痛和下肢廣泛性疼痛, 隨後於腹股溝以下迅速出現廣泛性粗腫, 淺靜脈怒張, 可伴有發熱, 體溫多升高, 患肢膚色稍暗紅, 皮溫略高, 股三角區沿股靜脈走行區明顯壓痛, 股內側可觸及長條狀腫物, 小腿腓腸肌飽滿, 緊韌, 壓痛, Homan征、Neuhof征均陽性。

(四)全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混合型)

即全下肢深靜脈及肌肉靜脈叢內均有血栓形成。 可以由周圍型擴展而來, 開始症狀較輕未引起注意, 以後腫脹平面逐漸上升, 直至全下肢水腫始被發現。

因此出現發病時間及臨床表現與血栓形成的時間不一致。 也可以由中央型向下擴展所致, 其臨床表現不易與中央型鑒別。

(五)股青腫(又稱股藍腫、藍色靜脈炎)

當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廣泛累及肌肉內靜脈叢時, 由於髂股靜脈及其側支全部被血栓阻塞, 下肢呈現高度水腫。 由於靜脈回流嚴重障礙, 淤血嚴重, 臨床表現為疼痛劇烈, 患肢皮膚呈紫紺色, 稱為疼痛性股青腫。 常伴有動脈痙攣, 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皮溫降低, 進而發生高度迴圈障礙, 成為下肢DVT的緊急狀態, 全身反應大, 易出現休克及下肢濕性壞疽。

(六)股白腫

當下肢深靜脈急性栓塞時, 下肢浮腫在數小時內達到最高程度, 腫脹呈可凹性及高張力, 阻塞主要發生在股靜脈系統內。

當合併感染時, 刺激動脈發生持續性痙攣, 可見全肢體的腫脹, 皮膚蒼白及皮下小靜脈擴張呈網狀, 稱為疼痛性股白腫。

股青腫和股白腫較少見, 是下肢DVT的特殊類型, 也是緊急狀況, 需要緊急手術取栓或快速大劑量溶栓治療, 方能挽救患肢。

(七)腋、鎖靜脈血栓形成

包括腋靜脈血栓形成及腋靜脈鎖骨下靜脈匯合部的血栓形成, 造成上肢靜脈回流障礙, 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本病多發生在健康而活躍的男性青年, 右上肢多見。 發病前患者往往有受挫傷病史, 上肢進行不習慣運動, 如外展上臂或強力拉傷等。 表現為上肢腫脹, 疼痛, 皮膚發紺和淺靜脈曲張, 是本病的四大主征。 腫脹從手指到上臂延及整個上肢,
近側較為嚴重, 甚至累及胸壁及肩部, 呈非凹陷性腫脹, 有時疼痛不明顯, 僅表現為酸脹感, 手指活動受限, 本病臨床較少見。 僅占四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2%。

根據發病時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又可分為急性期和後遺症期。 ①急性期:約在發病後3~4周, 此期間, 血栓易脫落, 因此除肢體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的臨床表現外, 有時還可併發肺動脈栓塞, 表現胸悶、胸痛咯血、發熱等。 嚴重肺栓塞病人, 可出現胸悶憋氣, 呼吸困難, 口唇紫紺, 發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腫、休克等。 甚至危及生命。 ②後遺症期:也稱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征。 是指深靜脈血栓形成再通後, 靜脈瓣膜破壞, 靜脈血液發生逆流, 引起遠端靜脈高壓和淤血等臨床表現。 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沉重疲勞感,活動後加重,或朝輕暮重,下肢淺靜脈曲張,足靴區皮膚色素沉著,濕疹樣皮炎,慢性潰瘍等。

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沉重疲勞感,活動後加重,或朝輕暮重,下肢淺靜脈曲張,足靴區皮膚色素沉著,濕疹樣皮炎,慢性潰瘍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