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新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幾周前, 我為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一家知名銀行剛入職的一群管理培訓生做了一次演講。

整整30年前, 我自己作為管培生加入了另一家銀行, 那家銀行就在我發表演講的那家銀行以南不到100碼的地方。 在30年前的那個秋天, 我也和現在坐在我面前的這些管培生一樣, 坐在下面恭恭敬敬地聽著不同的人給我們做各種演講。

但現在, 作為站在臺上發表演講的人, 我一直在回想當時的自己, 然後, 我意識到了一些奇怪的事。 自我做管培生那時候以來, 職場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實際上變化並沒有那麼徹底。

就管培生而言, 變化微乎其微。

不可否認, 還是有一些變化的。 在1981年攝於倫敦摩根擔保(Morgan Guaranty)的一張照片上, 有8位男士和1位女士, 也就是我。 我們都是白人, 不是畢業於牛津就是畢業於劍橋。 但幾周前聽我發表演講的那群人裡, 女性占到半數, 也有一些有色人種和非牛津劍橋畢業生。

技術手段也今非昔比。 幾周前我發表演講的地方, 我身後就有一幅投影幕, 可演示PPT, 但我並沒有準備。 下麵坐著的聽講者, 每個人手邊都有一部手機或黑莓(BlackBerry)可以玩, 以免聽講的時候無聊。 而在1982年的時候, 演講人為我們展示的是活動掛圖, 我們在台下避免無聊的方法是互相傳小紙條。 我還記得, 有位演講人告訴我們, 銀行剛剛購買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傳真機。

大家聽了都很驚訝。

我的演講是以午餐會的形式進行的。 在上世紀80年代初, 就連午餐會這種形式都是不可思議的。 那個時候, 午休就是午休:除非你要出去跟客戶吃飯喝酒, 否則你的午休時間就是一個小時整。 就連午餐吃的東西也不一樣了, 1982年的時候, 我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硬面包圈(bagel)和咖喱角(samosa)這些異國食品。

時間方面也有很大變化。 如今管培生的入職培訓僅三周, 而我們當年的入職培訓持續了一整年:銀行認為我們會在那裡呆一輩子, 因此沒有必要急著結束這個教導新人的過程。 如今則不一樣, 沒有人指望這些小孩會呆得住, 最新調查顯示, 聰明的年輕人永遠都在找工作, 他們在一個地方工作的平均時間只有28個月(這個時間倒是要比我在摩根擔保呆的時間要長,

不過我當年離開另有原因)。

女性的面孔不斷增加、餐桌上異國食品越來越多、技術手段也不斷更新, 同時, 員工忠誠度不斷下降、飯碗越來越不牢靠、工作形式也越來越隨意。 儘管有所有這些變化, 但只要一閉上眼睛, 我依然能看到1982年時的自己, 穿著那件傻得要命的水手服去上班, 買它的時候我以為那就是銀行家應該穿的衣服。

沒有變化的部分才是最震撼人心的。 幾周前講話時的氛圍, 與我記憶中當年的氛圍一模一樣:台下的年輕人既雄心勃勃又十分焦慮、既有心彼此一爭高低又互相惺惺相惜。 這種味道非常強烈, 幾乎可以聞到, 那是即將啟程的味道。

同樣, 坐在台下聽我講話的那些管培生, 也在受到當初困擾過我們的那些事的困擾。 人們覺得, Y世代(Generation Y)操心的應該都是我們當年無暇顧及的一些事情, 比如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意義, 渴望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為個人的持續發展而苦惱。

但那些培訓生們沒有一個人提及這些問題。 相反, 他們問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問題:如果出頭?是靠運氣、憑本事、還是要拉關係?這個問題不是個新問題, 答案也還是那句老話:你需要有一些本事, 這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 你也需要憑運氣和拉關係, 兩者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他們還想知道如何拉關係:不同意你老闆的看法總是明智的嗎?人們普遍認為, 這個問題的答案如今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老闆都說, 我們過去比較狹隘, 但如今已經沒有等級這回事了, 我們鼓勵每一名下屬說出自己的看法。 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個問題取決於老闆的性格, 這一點始終不變。 有些老闆願意與下屬開誠佈公地討論問題, 有些就不願意。

我認為, 在這些決定我們上班生活面貌的普遍準則中, 也有一些是令人寬慰的。 工作要麼有趣, 要麼無聊。 同事要麼好玩, 要麼沉悶。 老闆要麼和善, 要麼噁心。 我們都希望自己遇到的是前者, 而非後者。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 哪怕到2042年、Z世代管培生開始接受培訓時, 情況也將如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