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潤燥茶
材料:人參葉15g, 龍利葉15g, 枇杷葉15g, 天花粉10g, 麥冬15g, 甘草6g。
功效:清燥、潤肺、止咳。
適用:乾咳、鼻咽幹痛、失聲。
制法:頭煎清水3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冬花枇杷茶
材料:款冬花12g, 枇杷葉15g, 蜂蜜適量。
功效:清燥潤肺、化痰止咳。
制法:頭煎清水3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金菊潤肺茶
用料:金銀花、菊花各15克, 桑葉20克, 薄荷、甘草各3克。
作法:所有材料均放入鍋中, 沖水滾水略燜約15分鐘即可倒出飲用。
功效:此道茶飲有鎮定安神, 治療感冒、咳嗽的作用, 並可消除胃部脹氣, 消化不良、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花杏仁茶
原料:旋複花5克, 款冬花、杏仁各10克, 少量紅糖。
做法:將旋複花, 款冬花、杏仁各1, 一同放入砂鍋加水稍煎, 去渣後放少量紅糖, 每日煎兩服。 此方有疏風散寒、宣肺通氣的作用, 適用于咯白痰的風寒咳嗽。
麥冬竹葉茶清心潤肺茶
原料:麥冬竹葉茶的原料:麥冬15克、百合15克、竹葉四錢。
做法:將上述原料混合, 放入鍋中, 用1000毫升水煎煮。 煮至約還剩一半兒水的時候就可以了。 瀝出湯汁後, 於早晚各飲用一次。
秋季養肺吃什麼中藥
百合
《中華本草》:“養陰潤肺, 清心安神。 主治陰虛久咳, 痰中帶血, 熱病後期餘熱未清, 或神智不遂引起的虛煩驚悸, 失眠多夢, 精神恍惚, 癰腫、濕瘡。 ”《本草綱目》記載, 治腹脹心痛,
桔梗
桔梗性味苦、辛、微溫, 能促進支氣管分泌, 具有止咳化痰、宣肺排膿的功效。 用於肺癰胸痛、咳痰膿血、痰黃腥臭等證, 有排膿之效。 如《金匱要略》桔梗湯, 即以之配伍甘草, 用以排膿;桔梗白散(桔梗、貝母、巴豆), 排膿之力尤強。 多配魚腥草、薏苡仁、冬瓜子等應用。
款冬花
中醫認為, 款冬花性味辛、溫, 入肺經, 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之功。 本品辛散質潤, 溫而不燥, 為潤肺止咳化痰良藥, 適用於多種咳嗽氣喘。 無論外感、內傷咳嗽, 寒性咳嗽, 熱性咳嗽, 均可選用, 故有治療咳嗽要藥之稱, 但其以溫而不熱、辛而不燥、甘而不滯為特點,
銀耳
銀耳又叫做是白木耳、雪耳以及銀耳子等, 其有“菌中之冠”的美稱。 中醫指出, 銀耳性平, 味甘, 是名貴的營養滋補的佳品, 同時還是扶正強壯的補藥。 銀耳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以及滋陰潤肺的功效。
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 性微寒。 歸肺、胃經。 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 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 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
秋季養肺喝什麼好?從文中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 此外, 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多微笑、進行有氧運動, 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都可以幫助我們養肺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