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飲食養生, 是指在秋季應用飲食調養來養生保健。 秋季的特點是由暖轉寒, 天氣乾燥, 故中醫學將夏末秋初稱為溫燥, 秋末冬初稱為涼燥, 飲食養生方法有所不同。
秋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的補充蛋白質和無機鹽。
所謂葷素搭配, 是指肉蛋類和蔬菜類相互搭配食用。 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 是指如黃瓜、梨等含水分較多食品。
中醫養生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 有溫燥與涼燥之分, 故飲食養生也要按秋季的前期和後期來進行。 秋季的前期, 夏日的炎熱天氣尚未完全消退,
秋季前期, 用於溫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
飲食養生的方法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 即早晚餐食粥, 午餐喝湯, 但粥湯的內容有所不同。 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 在煮粥時加些切碎的梨塊, 有生津止渴, 滋陰潤燥, 止咳化痰的作用, 適用於老年人秋季口燥咽幹, 大便幹結者食用。 煮粥時加些百合, 有潤肺止咳, 養心安神的作用,
秋季後期, 用於涼燥的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
飲食原則除滋陰潤燥外, 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 食粥仍是主要方法, 如梨粥、百合粥、銀耳粥都可食用, 可增加一些瘦肉粥類, 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等, 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 可進食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 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 如南瓜、蔥薑、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