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腎性高血壓的治療

腎臟疾病可以引起高血壓, 稱為腎性高血壓。 由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高血壓稱之為腎血管性高血壓, 而由腎實質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壓, 則稱之為腎實質性高血壓。

單側腎臟疾病及雙側腎臟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壓。 單側腎臟疾病包括腎素分泌瘤、腎盂積水、腎結核、反流性腎病等。 雙側腎實質性疾病可有急性及慢性之分, 其中以慢性腎實質性高血壓臨床意義最大, 最常見的病因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多囊腎、慢性間質性腎炎等慢性腎實質性高血壓比原發性高血壓對人體有更大的危害,

它可使心血管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加重了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及嚴重程度, 並能加速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腎功能喪失的速度。 持續性高血壓及蛋白尿是腎實質性高血壓預後不良的主要危險因素。 腎臟疾病發生高血壓主要機理是由於鹽負荷增加, 使容量增加, 即容量依賴性的, 其次為交感神經張力增加, 收縮血管的物質增加, 舒張血管的物質減少, 使周圍血管阻力增加。

治療

腎性高血壓的治療應根據血壓升高的程度, 依次採取措施。 首先是限鹽, 每日氯化鈉攝入量應控制在2—3克。 已有作者認為每減少2克氯化鈉的攝入可使平均動脈壓下降16毫米汞柱。 若單純限鹽仍未取得滿意效果, 則應使用利尿劑。

當單獨使用利尿劑無效時, 應選擇使用其他降壓藥。 常用的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這類藥物應在血肌酐4毫克/分升以下時使用, 使用時應注意觀察血鉀及腎功能的改變。 對用藥後咳嗽嚴重者, 可換用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阻滯劑, 如氯沙坦等, 第二類藥物是鈣離子通道拮抗劑, 如絡活喜、拜心通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鈣離子拮抗劑合用, 也是較常用的一種方式。 其他的藥物如β—阻滯劑, α—阻滯劑及血管擴張劑也可使用, 但要注意其代謝方面及其它方面的副作用。

針對腎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在藥物選擇方面, 則凡能減少腎素釋放或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或能擴張腎動脈, 改善腎臟供血供氧的藥物,

以及減少血容量的藥物, 均可起到降低腎性高血壓的作用。 常用於治療腎性高血壓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抑制腎素活性的藥物, 如可樂定, 甲基多巴等。

(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如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培哚普利(雅施達), 苯那普利拉(洛汀新)等。

(3)改善腎臟供血供氧, 減少腎素釋放的藥物, 如肼苯噠嗪, 雙肼苯噠嗪, 長壓定等。

(4)β受體阻滯劑, 為腎上腺素能β受體阻滯劑, 可抑制腎素分泌, 對高腎素型高血壓效果好, 如心得安、氨醯心安、美多心安等。

(5)鈣拮抗劑, 通過降低細胞內鈣的濃度而降低外周阻力, 不影響心輸出量, 長期應用不會導致鈉水瀦留, 甚至還有利尿效應, 如硝苯吡啶, 拜心通, 洛活喜等。

(6)利尿劑, 一般用噻嗪類, 若腎功能明顯受損,

應選擇袢利尿劑, 如速尿和丁尿胺等。

對於較頑固的高血壓, 可聯合應用數種作用不同的降壓藥, 以加強療效, 減少副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