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讓老人適當勞動有哪些好處

“俺們可不是在糟蹋東西, 這也是為國家作貢獻呢!”看到記者不解的目光, 一位老大娘風趣地說。

臨盤敬老院院長王富英介紹說, 這是敬老院專門為老人們攬來的活兒。 老人們把塑膠下角料剪成碎片, 用作工藝品包裝箱裡的填充物。

為敬老院裡的老人找“工作”, 是臨邑縣敬老院管理的一項新嘗試。

據介紹, 自去年該縣敬老院進行改、擴建以來, 有越來越多的五保老人住進了敬老院, 過上了集中供養生活。 敬老院裡衣食無憂, 但老人們的精神狀態並沒有相應地好轉, 反而普遍地情緒低落。 這是為什麼?

民政部門調查分析後認為, 敬老院的老人們全部來自農村, 絕大部分辛辛苦苦勞作了多年, 而如今敬老院裡“吃喝玩樂”的生活, 反而讓他們感到不適應, 從身體到精神都變得懶散。 更嚴重的是, 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 讓他們喪失了社會認同感, 覺得自己成了社會的負擔, 從而產生失落、悲觀、厭世的情緒。

“不僅要讓老人有個好身體, 更要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 ”因此, 臨盤敬老院想辦法讓老人們在勞動中走出心理陰影。 他們確定了給老人們派活的三個原則, “無重體力消耗、無技術要求、無危險。 ”同時, 老人們幹活時不強迫、不督促、不干涉, 最大限度地給老人自由。 很快, 臨盤敬老院就與附近一工藝品廠達成合作協定, 為其加工包裝填充物。

這種“勞動療法”得到老人們的贊同和支援, 老人們在勞動的同時享受快樂, 歡笑聲又回到了他們身邊。 他們說:這樣比整天悶著強多了!

敬老院院長王富英說, “老人們有活幹之後, 心情普遍好了很多。 我們還把得到的報酬, 發給老人作零花錢用, 剩餘的部分用來改善老人的生活。 這樣既解決了老人們的心理問題, 又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 可謂一舉三得。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